多方“阴谋论”背后 谁能给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一个真相?( 二 )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数据解读还是比较困难,张翔向采访人员表示,维权车主应该去找专业机构对特斯拉提供的前30分钟数据进行分析,“车主称车辆数据属于隐私,并未将全部数据公开,但我认为目前双方争执的一大突破点就是主动将数据公开 。”
在张翔看来,仅从目前公布的短短5秒钟的数据其实就可以反映出特斯拉制动系统的部分问题 。一般来说,该级别的车辆制动距离在40米以内,2秒半时间内就可以刹停(在踩到底的情况下) 。
“而从特斯拉公布的已知数据上看,事故车辆在提前5秒开始踩刹车,车主称当时距离仍有200米,在这样的条件下,车辆还是以近50公里/时的速度发生碰撞,单就这方面看,特斯拉制动系统是有问题的 。”张翔补充道 。
又是一个“无厘头案”?
对于张女士对特斯拉提出的公布数据来源、提取方式、制作方式及筛选原则、以及多处空白数据的要求,特斯拉方面并未给出明确回复 。
在张女士发出上述质疑后很快,特斯拉也发布了声明,表示其积极与各级主管部门沟通,争取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尽快启动下一次调解,并推动第三方检测 。
4月26日深夜,特斯拉又发微博称,“我们会给关心特斯拉的所有人一个真诚的交代 。”
可以看出,特斯拉是主张进行第三方检测来解决这场维权事件,而张女士则是纠结事故发生时的数据,企图从这些数据的蛛丝马迹中找到“刹车失灵”的证据 。张女士曾公开表示过并不相信特斯拉所说的第三方检测,因为之前绝大多数第三方检测机构都作出了对车主不利的检测报告,甚至检测报告也有明显的瑕疵 。
张翔向《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表示,之所以在这个关键位置“卡壳”,是因为特斯拉要找第三方机构鉴定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现在对智能汽车,特别是驾驶辅助系统水平较高的特斯拉来说,没有真正相应的检测法规及标准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向《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证实了张翔的说法,目前没有针对智能汽车的有效检测方法,原因在于法律法规和检测标准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 。
“以目前的发展来看,这次维权最后有可能又会成为一个没有结果的事件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表示,正如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那样,特斯拉的刹车系统采用博世的ibooster,但对于智能汽车而言,问题可能出在软件上而不是硬件上 。
另外,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张女士执着的数据其实到最后也没有太多意义,因为数据无法体现事故车辆的刹车助力系统是不是正常工作,而根据多起特斯拉事件中车主所述的刹车踏板僵硬、踩不下去的说法,很有可能是刹车助力系统失效的问题 。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刹车失灵”的事件使特斯拉在国内被卷入了舆论漩涡中,在国外也受到“搜查令”事件影响,但在资本市场上,特斯拉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 。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向《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表示,特斯拉股价波动与维权关系不大,更多的可能是受到比特币价格波动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后期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和销售可能依然会受到影响 。
相关报道:
尬得飞起!特斯拉微博又翻车 复旦教授也看不下去了:失败的公关文示范
又出事?江苏太仓一辆特斯拉冲进菜市场早餐店 警方发布通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DF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