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让离成功更进一步


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为了达成目的多大程度上可以克制自己的“天性”,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自律能力 。而这种节制的能力是需要从小就要培养的,而且必须从小培养 。
3岁前是培养孩子有节制能力、自律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从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开始,能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就能慢慢地学做自己的主人,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要用理智战胜情感 。

延迟满足让离成功更进一步

文章插图
一、什么是“延迟满足”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所说的忍耐,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 。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迟延满足效应或称糖果效应 。
二、“延迟满足”实验“延迟满足”实验,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Mischel)进行的一个着名实验 。研究人员先后在幼儿园找来数百名小朋友,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 。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 。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 。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后来,研究人员在参加实验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对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那些成功延迟满足感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优秀,做事更有计划性,甚至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更为融洽 。
三、如何训练孩子“延迟满足”
事实上,很少有孩子生来就懂得使用延迟满足的策略,他们大多数是从身边的人和事,比如书中、动画片中学来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宝宝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呢?
1.游戏的方式要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其实很简单,可以采用实验中的方法,一次一次对孩子进行试训练,就像做游戏一样,让孩子和自己比赛,看看这一次的忍耐有没有上一次的时间长,同时给予适当的奖励 。
2.学会等待妈妈慢慢从“等一等”开始,“等一等再给你吃”、“等一等再给你那个玩具”,慢慢锻炼出孩子的耐性 。让孩子学会的等待的诀窍:转移注意力 。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调整等待的时间,让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 。对小孩子来说,一开始只要让他们等上一两分钟就好,可以随时观察孩子的状态,尽量把时间延长一点 。
3.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影响力最大的老师 。作为爸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给宝宝做示范,让宝宝看到我们因为延迟满足感而带来的好处 。次数多了,宝宝自然也就学会了 。
4.忍耐力要用在刀刃上忍耐力、自制力会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被消耗,而我们本身所拥有的忍耐力和体力一样是有限的 。好比排队的时候,前面插进了一个孕妇,我们会选择忍耐;又插进一个老人,我们再次忍耐;又来一个小孩,我们继续在忍......终于会忍无可忍,把所有恶气发在最后一个插队的倒霉鬼身上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忍耐的话,就要让孩子学会把忍耐力用到刀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