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船拳项目名称的演变

历史上,包括江南船拳在内的中国武术项目,由于其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大部分传承只以口碑为主,对外秘而不宣 。书面资料更是少见而神秘 。
   20世纪80年代,原国家体委组织了全国武术项目普查,包括江南船拳在内的武术项目重新焕发活力 。在文艺作品、影视创作等方式的推动下,一些项目早已家喻户晓 。
   随着对江南船拳理解的逐渐加深,官方给江南船拳的名称发生了四个重要变化 。
   一、苏南南拳    19852008年8月,原江苏省体育委员会发布了《江苏武术拳击记录》,为江苏乃至中国武术的后代研究、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信息 。
   这是当时江苏省体委按照《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计划》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专项普查,在了解了全省武术遗产的全部家庭背景后整理出来的重要成果 。
   

江南船拳项目名称的演变

文章插图
   在《拳击记录》介绍的20种拳击中,排名第17位的苏南南拳包括在苏州吴中等地广泛传播的79种徒手套路,包括四门拳、五虎拳、八黑拳、小红拳、十八罗汉拳和14种器械套路 。这些武术套路在苏州广为流传,一直被称为船拳或船头拳 。特别是在吴中岳溪,每年农历8月18日,船拳是帮助石湖上山庙会的必备表演 。
   据《拳械录》介绍:这是江苏南部罕见的拳种,几乎消失了 。这种拳头在苏州(现姑苏区)、吴县(现吴中区、相城区)、常熟、常州、武进、金坛、无锡、溧阳等八个市县至少有几百个套路,直至上海(和浙江) 。是一种古老的特大拳种
   船拳演习场所主要在船头,有两种开口和闭口 。《拳击记录》说架子低,套路短,近身短打,进多退少,不同于北拳和南拳,弯腿短腿弹拐法、突然原地旋转法、声动并举的开合呼吸法和较小的活动法形成独特而独特拳种稀有 。
   可以说,《江苏武术拳击记录》是中国最早向公众介绍船拳的官方书籍 。因此,民间流传的古船拳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迅速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武术爱好者、专家学者的目光,开始被当地人所熟知,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广泛传播 。
   二、船拳    19862000年,原国家体委组织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 。根据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特点,确定了129种拳种 。
   专家建议,拳击主要流传在以太湖为核心的江南水乡,分布在江苏、浙江和上海 。它以人们早已传播的船拳命名,更能体现这种拳击的属性和特点 。船拳已成为国家体委认可的129种拳种之一,是苏州市和江苏省唯一的房地产拳种 。
   著名的《武林》杂志于1989年第10期发表的《拳术套路初探》首次从拳术命名的角度列出了这129个相关相关的拳击套路名称拳被归类为以日常杂物命名 。
   
江南船拳项目名称的演变

文章插图
   三、地名 船拳    吴中越溪、相城北桥、常熟沙家浜等苏州地仍是船拳的主要传承区 。
   19852000年,江苏省体委武术挖掘小组来到吴县(现分为吴中区和相城区),邀请65岁的高泉根和68岁的陈松年在阳澄湖畔表演船拳,并给出视频记录 。
   20132011年11月,吴中岳以越溪 船拳的名义,在安徽省芜湖举办的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设立了越溪船拳专题展位 。闭幕式上,越溪船拳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首批保护和推广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
   
江南船拳项目名称的演变

文章插图
   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地方保留了地名 船拳的命名方式:如浙江舟山船拳、练市船拳、西溪船拳、南湖船拳、上海青浦船拳等 。
   四、江南船拳    考虑到船拳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核心的江南地区,为了整合苏浙沪相关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力量,更有利于促进江南船拳整体事业的发展,20102011年6月,吴中越溪成立了以江南船拳为名的江南船拳文化研究中心,并于2011年6月以江南船拳为名成功申请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南船拳项目名称的演变

文章插图
   此后,江南船拳项目名称一直被业界使用 。
   2016年1月,苏州地区申报,包括吴中、相城、常熟等江南船拳项目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江南船拳项目名称的演变

文章插图
   【江南船拳项目名称的演变】20202020年,江南船拳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江苏省唯一一个优秀的中国体育文化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