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里的谷雨时节——不止节气和农业,更有佛法无边

        好雨知季节,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唐·杜甫的《春夜喜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春中春天的最后一个太阳术语 。此时,降雨会显著增加,空气也会变得潮湿 。对于农田中插入的幼苗和新作物,只有充足及时的雨水才能保证其茁壮成长 。俗话说,雨是降,谷物是登,雨与农业的关系可见一斑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文化丰富,留下了许多文化物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著名的黄色壁画为例,看看春雨的故事 。
   

   
敦煌莫高窟里的谷雨时节——不止节气和农业,更有佛法无边

文章插图
   

   《雨中耕作图》和佛经    莫高窟第23窟建于北魏时期 。北壁西侧左上角有一幅盛唐的《雨中耕作图》 。我看到画中乌云密布,天下大雨,田野里庄稼茂盛 。一个戴着帽子的农民赶紧肩上捡庄稼回去,另一个农民坚持在田里挥鞭赶牛 。一家三口应该坐在地上,农民的父子拿着碗吃饭,农妇陪着他们……整幅画很温馨,很有生活气息 。
   

   
敦煌莫高窟里的谷雨时节——不止节气和农业,更有佛法无边

文章插图
   敦煌莫高窟23窟雨中耕作图
   

   为什么不在佛教洞穴里画佛菩萨,而是画农业生产的画?其实这张《雨中耕作图》是出自的法华经变
   什么是经变?要知道佛经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没有画面感和表现力的故事 。即使梵文佛经准确翻译成中文,也很晦涩难懂 。更别说《法华经》原文中的复见菩萨摩诃萨、各种因缘、各种信解、各种长相、行菩萨道 。复见诸佛涅盘者 。复见诸佛涅盘后,普通人根本无法准确理解佛舍利和七宝塔 。即使是《佛说大乘庄严宝经》中最著名的六字大明咒嗡嗡作响(ōng)嘛(mā)呢(nī)叭(bā)咪(mēi)吽(hōng)很少有人知道具体的含义 。
   

   
敦煌莫高窟里的谷雨时节——不止节气和农业,更有佛法无边

文章插图
   唐代敦煌出土书《妙法莲花经》
   

   外国宗教,国宗教的门槛如此之高?没有办法,只能改变 。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教,僧侣们发明了变文和变文 。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即改变古典故事,重新诠释,成为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如话本、说唱与韵白相结合,人们一听就能理解,这并不无聊) 。最初的变文只是佛经故事(佛像割肉养鹰),后来发展成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直接影响了唐代传奇文学的发展 。
   

   
敦煌莫高窟里的谷雨时节——不止节气和农业,更有佛法无边

文章插图
   北魏莫高窟切肉喂鹰故事画
   

   经变更直接——如果你连听都懒得听,我会直接把佛经故事画成画,比如居士维摩盘和文殊菩萨的辩论场景,地狱是什么样的,你想象不到的,你听不懂的,我都画给你看 。这样,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理解意思 。
   那么说回来,《雨中耕作图》作为经变,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原来,经文中本身是没有“雨中耕作”的意思,而是将佛法普度众生比如成天降甘霖 。偈语中说“卉木草药,大小诸树,百谷苗稼,甘蔗葡萄,雨之所润,无不丰足”,意思就是佛法无边,滋养着世间一切,每个人都能享受到 。
   创造经济变化的人可能会觉得,如果有几个人站在地上下雨,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佛经的意思 。因此,他只是理论联系实际,将这一意义与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农业活动联系起来——农作物在雨水的湿润下生长旺盛,人们收获颇丰 。这不是符合佛教教育和普及众生吗?
   敦煌的异域宗教在安城琐咏    雨水对农业来说是如此重要,所以从很早起,中国就有一个向天堂祈雨的仪式 。到唐代,雨礼雨,夏祭乐于赤帝,祈甘雨)已成为官方重要礼仪之一 。据《唐六典》记载,如果很旱,就修好 。秋分过后,虽然旱不降,但雨足都报祭 。。然而,这样的仪式并不是汉人独有的 。敦煌文书中有一首歌《安城琐咏》:板筑安城日,祠堂兴盛 。一个州祈求风景,各种仰卧 。苹果藻类无穷无尽,如果精灵有证据 。还有一个朝夕酒如绳的地方 。
   这首诗描述了安城(敦煌城东从化乡)的赛祆祈雨盛会(包括燃灯、供奉、表演、祈雨等 。).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来自苏特,信奉琐罗亚斯教的昭武九姓胡 。苏特人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是一个具有商业天赋的国家 。此外,中原文化重农抑商,禁止汉人从事国际贸易,使苏特人曾经主宰丝绸之路 。琐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更常见的名字是拜火教,这是我们在过去的文章中介绍的 。
   
敦煌莫高窟里的谷雨时节——不止节气和农业,更有佛法无边

文章插图
   西安北周安伽墓中的琐碎教火坛石刻
   

   敦煌位于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雨水稀少,所以非常珍贵,所以当地人对祈雨特别虔诚 。在目前出土的敦煌文件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与玉祭相关的记录(《玉祭师文》),甚至还有祭祀时使用的具体材料的记录,如酒四瓮、灯油一升、麸皮买面二斗、灌肠九升……非常生动有趣 。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在中原地区谷雨是煮新茶的时候,是吃香椿的时候,是眼看着万物生长的时候,而远在河西走廊的敦煌里留下的“谷雨”痕迹就更显得独具特色了 。
   
        参考资料:
        [1].敦煌壁画中的农耕文化[J].2018(18)甘肃农业1.
        [2]赵玉平.敦煌壁画雨中耕作图和唐五代赛琐祈雨活动[J].2009年7(03)新疆艺术学院学报:9-13.
   
       
        专业考古语言流行~
        【敦煌莫高窟里的谷雨时节——不止节气和农业,更有佛法无边】本文由特约作者李子提交 。欢迎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