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进行“减法”教育

摘要:给孩子进行“减法”教育,镜像一:军军家里有许多玩具,他一会儿让坦克汽车“说话”,一会儿让布娃娃“走路”,一会儿又把玩具手枪“变形”,“咔哒”、“哗啦哗啦”地摆弄着,从不消停片刻,把家里搞得一团糟……镜像二: ..
镜像一:
军军家里有许多玩具,他一会儿让坦克汽车“说话”,一会儿让布娃娃“走路”,一会儿又把玩具手枪“变形”,“咔哒”、“哗啦哗啦”地摆弄着,从不消停片刻,把家里搞得一团糟……
镜像二:
灵灵进小学后,爸妈专门给她买的图书已经堆得很高 。可是灵灵一点儿也不体会爸妈的良苦用心,碰也不碰那些书,更谈不上主动阅读了 。有时,爸妈硬要她看书,她却总是随便翻翻,显得心不在焉 。
记得我小时候,一本连环画,即使看上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还是津津有味,不愿舍弃 。那时虽然没有什么玩具,但我可以把一个小木盒玩出很多花样:装上轮子就成了一节火车的车厢;加上一个“屋顶”,在四周贴上几个纸做的窗户,又变成一个“童话城堡”了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十分优越,为什么反而缺少童年应有的乐趣了呢?
古人云“多则惑,少则明”,对孩子的教育也正是如此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来做“减法”吧 。
玩具,藏起一些
让孩子一下子接触过多的玩具,他就会四处搜罗,一一玩遍,但每件玩具都浅尝辄止 。如果藏起一部分玩具,让孩子较长时间专注于少量的玩具,你会发现,孩子会显示出精细复杂的思维能力,实现由玩具所引发的“奇思妙想” 。而且,当一些被藏匿的玩具重新出现时,孩子会再次觉得这些玩具魅力无限,重新热情地投入其中了 。
图书,一段时间一本
对孩子来说,可在一段时间里安排读一本书,家长可以从讲故事开始,和孩子一起阅读,然后就由“扶”到“放”,让孩子自己去读 。如果孩子开始不喜欢这本书,不妨问:“这个故事没有意思吗?”“那么,你来编故事,看看怎样把它编得更好听吧 。”通过这种方式,要告诉孩子:“要想有自己的想法,就得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一段时间后,再换另外一本书,这样循序渐进下去,你会发现,孩子会逐渐爱上读书 。
铅笔,只给两支
常常看到很多孩子的文具盒里,放着满满一盒的铅笔,铅笔太多,孩子就不懂得珍惜 。有时这支没用完就用那支,最后好多支还有小半就扔掉了 。所以笔盒里的铅笔两支足矣,当一支丢了或断了铅芯,另外一支拿来备用 。这样不仅利于节约资源,还能培养孩子的节俭品质 。
练习本,只要一本
同样,练习本多了,孩子会逮着哪本用哪本,在这本上面写了几个字,那本上面做了两道数学题,另一本上写了几个字母,然后就随意扔进书包里,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
电视,每天只能少于一小时
据有关统计,现在孩子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 。对孩子来讲,长时间看电视弊大于利 。损害视力,不利身体健康不说,而且易陷入一些五花八门的虚假广告中,养成崇尚物质消费、爱慕虚荣等不良习性 。少些时间看电视,让我们的家庭在散步、亲子共读、拼字游戏、一起做晚餐中度过 。
【给孩子进行“减法”教育】总之,当孩子能够把绒线做成爱心球;将小花袜变成木偶的头饰;看着一只不起眼的小石头能想像出它来自某个高山和大海;用家庭废弃的物品创造出宫殿、铁路或者农场时,我们就能深刻理解“更少便是更多”的教育哲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