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一种生成与涵养方式


生命的一种生成与涵养方式

文章插图
在所有的生命存在方式中,唯有阅读才是最为自主的自在,最为自在的自主 。
阅读,在读者与著者之间,双向互动,彼此激荡 。著者的文字,在读者专注目光的叩击下,复苏一个鲜灵的生命进行曲;读者的精神,在著者的生命之光烛照后,生发出因叠加了精气神韵而更为朗润的人性光辉 。
阅读,就其行为本身来看,那种凭籍着兴趣的导引和求知的驱动的行为,是完全自主的,因而也应该是愉悦的、欢畅的 。虽然有时候,书中激荡的飓风也会在读者的心中旋起狂飙,书中的血痕也会给读者窒息般的痛苦和愤怒,书中高标的道义也会使读者自观自照之后有了羞赧的不安,但是,因为阅读的过程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总是走向一个目的地:让读者向着真善美的靠近,于是,随着心智的提升和品格的洗练,那种无可替代的愉悦,依然在最后一刻,主宰所有的感知和体验 。
阅读,若从阅读的对象——文本——的选择来讲,无需赘言,当然是那些最为优秀的读本最为可靠 。自人类发明文字之后,时代相继,出现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读本 。其中,又有着多少被誉之为经典的东西 。当我们说凭籍兴趣导引时,其实是确认着这样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在优秀的文本之间选择 。何谓优秀?当然难以定于一尊,大致说来,经典的常常就是优秀的 。
一部书,一种读本,历时五十年还不为人所忘,大致是不会差的;若历经百年还被人们珍重,殆与经典不远矣;若跨越几个世纪犹芳香四散,不用说,那一定是人类文化孕育的珍玉瑰宝了 。
阅读,若说是生命的一种生成方式,那么,有个问题似乎不可绕过:那就是阅读的面对之物——文本,来自于著者之手,这就意味着我们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换句话说,要意识到阅读是赖于文本,才把此人与彼人,异地而成缘、隔代而相知的 。那么,当我们毫不吝啬的奉献出我们对于读本的珍爱之情时,如何可以忘记那位著者,也恰恰是将生命的印证,换做了我们手中的文字 。
著者,借助文字文本完成了生命价值的实现;阅读,则由读者对著者的生命价值实现了再实现、再确认 。
阅读是灵魂的对语 。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捭阖浪迹、沉浮烟云化为文字之时,那行行墨迹,不啻将血脉编织于符号的意象函数之中 。
每一个著者,每一个写下文字的人,每一个用心血用泪水用笑容书写的命运印痕,都是一种灵魂的呼告和倾诉,无论是雪泥鸿爪的斑驳,还是经天纬地的豪迈,无论是大浪淘沙的哀怨,还是水落石出的澄明,无论是夫子自道的明志,还是以待来者的寂寞,一定有着旷世的期待、期待的守望 。当阅读者掬出自己虔诚的心,以灵魂的无间靠近,生命与生命的细语喟叹,就是风与风的共舞、水与水的波荡 。
阅读也是生命肌理的探入 。
阅读的指向自然地有一个归宿:那就是对生命肌理的尽可能探入 。生命有无数种形态,每一个生命又有着独一无二的肌理脉络,而灵魂深居于肌理层层包裹之中 。那种独特,那种轨迹,那种征象,何以成之?那声啸傲,那声颤栗,那声孤绝,何以致之?只有循着生命的肌理,在细微处把玩,在隐约间体悟,在婉转间辨析,在歧路中比照,方可向深深的孤寂靠近,向炙热的灵魂为伍 。
阅读还是生命的无限扩展 。
生命的有限不独导致人类对死亡的明知和恐怖,也激发人类超越生命的壮志与雄心 。生命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对酒当歌,固然可以短暂忘却人生几何;揽镜自视,也可于华发早生中浩叹千古英雄浪淘沙 。然而,即使没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吞吐豪情,没有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激越纵横,仅仅把目光停留在书页之间文字之间,也足以因了咂摸与咀嚼、追寻与随行,将读者的心绪和情感,变作环绕四维山海的游云,化作振翼苍天的飞鸟,打破距离的阻隔,跨越时间的相违,在增厚的识见中让生命的根须更茁壮,在拉长的阅历中让生命的枝叶更丰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