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赶时髦宝宝”

摘要:家有“赶时髦宝宝”,“明明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大恐龙,我也要……”孩子在小朋友那里看到了什么玩具,总是希望你也给他买一个,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他也要有什么 。孩子的这种要求往往给你带来压力,也带来内心的矛盾:一方面,..
“明明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大恐龙,我也要……”孩子在小朋友那里看到了什么玩具,总是希望你也给他买一个,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他也要有什么 。孩子的这种要求往往给你带来压力,也带来内心的矛盾:
一方面,作为父母,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小朋友中间没面子,使他因为没有那些在孩子中间流行的东西而被小朋友排斥;
另一方面,你肯定也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给自己的孩子买多少和买怎样的玩具,都是自己家的事,你肯定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或者不想给孩子买某些东西 。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矛盾一:如果经济力量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我也想要一件有米老鼠的衣服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有这样的衣服!”虽然两个星期前刚买了一件新衣服,5岁大的玲玲还是想要一件更新的 。她的理由是:“兰兰有一件这样的衣服,思思也有!”
最后,玲玲取得了胜利,虽然玲玲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还是给她买了这种价值不菲的名牌童装,而他们自己急需要买的东西就只好再一次推迟购买……
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需求,这是许多家长所追求的,即使有时候孩子的要求超过了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但心理学专家认为,这样做对家长和孩子都不好 。
一方面,这会增加家庭的消费压力,而且这种压力从孩子进幼儿园开始,一直到他念小学和中学,都不会停止;另一方面,这会让孩子养成错误的金钱观念,使他长大后也无法合理调整自己的经济状况 。
因此,专家建议:如果孩子提出了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较好的办法是直接对孩子进行解释,告诉他你没有足够的钱给他买这些东西 。这个道理三岁的孩子就已经可以理解了 。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你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你首先自己要明白,不能承受某些物质上的消费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这与个人价值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如果你能够把这种自信心传教给孩子的话,那么遇到这种情况,你和孩子更容易达成共识,而你也会从孩子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 。
矛盾二:如果孩子只是想要一些小东西
小洋的妈妈一直规定小洋不能带巧克力和糖果去幼儿园,但是现在,4岁的小洋每天早晨都吵着要带一种做成动物形状的巧克力去幼儿园,因为“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他们买,而且都让他们带到幼儿园里去” 。
虽然你有很多理由拒绝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但往往会由于其他孩子的行为,而不能确定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应该制止孩子还是妥协呢?
这时,你最好和一些与你有相同感受的家长和老师交流一下,从而了解是否真的只有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不同,或者是否真的只有你一个人禁止孩子这么做 。因为孩子往往用其他孩子都这样的说法作为“要挟”你的手段 。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和同班孩子的家长联合起来,大家一起订出一些规则,比如禁止孩子在幼儿园里吃甜食等等 。
如果你无法与其他家长一起达成某种协议,那么你就要自己做出选择,到底是拒绝还是妥协 。不过,专家认为:即使你拒绝孩子的要求是非常有道理的,也要把原因向孩子解释清楚,并且要坚持到底,哪怕是孩子非常生气或极力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