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邦能成功?( 五 )


萧何立刻就将自己的子弟亲属凡是能参军的都送到了刘邦的军前,说是要为汉王平定天下而效力 。
刘邦一见,果然十分放心,因为汉中既无萧何的族党,萧何也就不会生二心了 。

不过后来萧何又犯了一次“错误”,那是在刘邦平定黥布叛乱的时候 。萧何身为相国,留守后方 。他见上林苑中有很多废弃不用的空地,就将这些空地交给老百姓耕种 。这本来是一件善政,但刘邦回来之后却大为愤怒 。因为萧何这样做收买了人心,却让刘邦被老百姓骂 。萧何后来就多收财物以自秽,自己玷污自己的名声,以让刘邦放心 。
其实不仅萧何如此,聪明有能的大臣莫不如此 。“善归于上,恶归于己”乃是安身保命的良方 。

4、韩信的悲剧下场

三人中间,下场最不好的是韩信 。《资治通鉴》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韩信平定齐国之后,派使者到刘邦那里说:“齐国人狡诈多变,容易反叛,而且又临近项羽的楚国,请任命我为齐国的假王来管理他们!”刘邦看了书信之后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啊!”马上就让张良带着印信封韩信为齐王了 。
为了不让韩信反叛,刘邦不得不忍,不得不接受韩信的要挟,但他却也一直对韩信猜忌,最终让吕雉杀了他 。

韩信虽然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但毕竟不是政治家 。打仗有方,自保无术 。在楚汉战争中几次要挟过刘邦,及至天下太平,仍不知道在新形势下自己已经处于一个危险的位置,还经常发牢骚,恃功而骄,焉能不招忌乎?后人叹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建议刘邦拜韩信为将,才有了韩信的功业荣耀;后来,萧何又帮吕后将韩信骗入宫中而斩之 。

毫无疑问,刘邦个人的品德、思想境界是不足道的 。他抛妻儿,舍父母,言语粗俗,待人无礼,是个韦小宝似的泼皮无赖 。但就这么个泼皮无赖,却竟然当上了皇帝,而且很受后人推崇 。秦始皇东游时,刘邦和项羽在不同地方分别见到了秦始皇的车马仪仗 。项羽言:“彼当取而代之!”刘邦曰:“大丈夫当如是也!”豪爽勇猛的项羽“取而代之”的愿望也实现了,但他也像秦始皇一样,痛快了没几天 。
阴柔无赖的刘邦“当如是也”的愿望也实现了,而且开创了汉朝数百年的基业 。

五、用人之明

笼络人和团结人的手段,刘邦在此方面堪称一流的专家 。对于黥布、彭越等辈,刘邦是采用利诱的策略 。但对于萧何、张良、陈平等这班人,他采用的又是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言听计从,放手使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因为这班人和那些“逐利之辈”不同,他们是所谓的“士大夫”,境界比较高,他们追求的是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光靠功名利禄是很难拉拢的,必须采用其他的办法才行 。

韩信平定齐国,自立为齐王,不久之后又击败了项羽的部下龙且 。当此之时,天下归属大权掌握在他的手中,向楚则汉亡,向汉则楚亡,就算拥兵自立,也并非没有夺得天下的可能性 。在这个时候,项羽派人来游说他,韩信回答说:“我在项王麾下的时候,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持戟,言不听计不从,所以我才离开项王投奔汉王 。
汉王任命我为大将军,授予我兵权,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 。别人提拔我重用我,我却背叛了他,这不是我该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