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邦能成功?( 六 )

1、团结兄弟朋友

在底层混,要讲义气,要能团结兄弟朋友,给大家好处,用切实的利益笼络人 。关于刘邦慷慨大方的典型例子是对待黥布 。黥布原名英布,盗贼出身,是项羽麾下的大将,能征善战 。项羽灭了秦王朝之后,封他为九江王,他嫌地盘小,不大满意,因此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投奔到了刘邦这边 。刘邦这家伙,无赖惯了,黥布拜见他的时候,他不把人家当一回事,竟然高坐床上一边洗脚一边接见黥布 。
黥布退出来之后,又气又悔,差点羞愧得自杀 。然而等到黥布回到自己的住处一看,却又大喜过望 。原来刘邦这人很慷慨,对部下的赏赐从不吝惜 。黥布住处的宫室、饮食、从官,其待遇竟然和刘邦本人一模一样 。黥布这才觉得跟着刘邦混有前途,愿意效忠于他 。

不仅对黥布如此,刘邦对手下的其他人也同样慷慨,甚至往往超过对方的期望 。
一言合用,赏赐立至;封疆裂土,毫不吝啬——反正天下不是他刘家的,给出去也不心疼 。因此他的部下对他都很忠心,愿意为他效死力 。不过这也出了一个毛病,就是韩信所说的“逐利之徒以夺天下”,就是说他的部下都是些争名逐利的小人,没有几个君子 。但对于刘邦来说,君子也好,小人也好,只要能为他所用,就都是好的 。

2、对部下慷概大方

对部下慷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都是为了利益而来的 。他们没有什么青史留名的雄心壮志,也懒得理会自己的主子究竟是什么人,考虑的仅仅是自己的实在利益 。比如,荷包里多了多少钱,手里有了多少权 。他们的境界不高,但人数众多,力量强大 。得到这批人的帮助,才是最最主要的——这是政治势力的底层基本力量 。

韩信在分析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差别时就说过:项羽英猛威武,骁勇善战,一旦发起怒来,数千人都挡他不住,而且他为人仁慈,谦恭下士,别人生病的时候,项羽“涕泣分食”,很得人心 。
在这一点上,刘邦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项羽的 。然而项羽却非常吝啬,有功当封爵的人,项羽能把官印玩弄得残缺了,也舍不得赐给人家 。也就是说,项羽是个将军,知道心疼士兵,而不会笼络干部——这是政治家的致命伤!而刘邦则不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谁打下来就是谁的,自然人人争先 。

彭城之战后,刘邦说:我拿函谷关东面的地区来封赏,谁能够和我共建功业?可见其慷慨大方!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结果刘邦一悬赏,黥布就立刻来归降,彭越紧跟其后 。这两个人再加上一个韩信,逼得项羽打了东面又打西面,顾得上前方顾不上后方,虽然他盖世英豪所向无敌,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被拖得筋疲力尽一败涂地 。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刘邦舍得封疆裂土,得到了韩信等人的帮助,而项羽吝啬不肯放权,结果手底下无人可用,不得不独自作战的缘故 。

3、刘邦尊重部下

最后一点是,刘邦出身底层,没有贵族气,自己没有大本事,那么我就用有本事的人 。所以,刘邦周围是一个优秀人才组合成的圈子和班子,他能用人会用人,而项羽则完全是个人英雄主义,部下的才能基本上被他个人的光环所掩盖了 。
刘邦在项羽败亡取得天下之后曾说过一段话,他说:张良制定战略,韩信指挥军队,而萧何则负责稳固后方,我就是靠着这三人而取得天下的 。刘邦搭起了台子,让大家唱戏 。而且,刘邦抓大放小,大家尽情表演好了,具体的事物刘邦并不过问,在打天下的时候,也基本上做到了用人不疑——所以,刘邦的政治班底是很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