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管理智慧( 二 )



直指人心的沟通艺术
禅宗反对借助经典解读和义理剖析的方法和途径传授佛法,而是主张直接诉诸人的直观感悟,直指人心,呈现出独特的管理沟通艺术 。
不立文字的心灵沟通
禅宗直指人心的沟通原则是在“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创宗论中得以确立的 。在禅宗看来,佛法不在经典中,不可能借助经典向外探求获得,而只能向内探求,在师徒间的会意中获得 。迦叶得到佛法的过程没有经典,也没有语言,只有会心一笑 。因此,佛法只能直下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体验和领悟 。
可见,禅宗所确立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佛法传授方式,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心有灵犀,心心相印,体悟会通,心领神会 。这种不依靠文字语言的心灵沟通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管理活动中,常常会发生某种神奇的作用 。
善于沟通的人,经常会用一些非常简单的动作来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比如拍拍下属的肩膀就表示了对下属极大的激励 。这种简单的方式,往往比花很多钱买很多礼物都要有效得多 。沟通要重视技巧,这套技巧在我们中国就叫做“通彼此之情”,而不是讲道理 。通不是直接通理,而是要先通情,而后达理 。
触动人心的沟通形式
“直指人心”沟通方式的运用之妙就在于要避免沟通手段对信息传递的扰和扭曲,以便增强沟通的效果 。换言之,任何沟通手段都必须有利于对象心灵的开悟,使沟通对象获得关键性的信息 。
禅师悟道的这些因缘中其实包含着禅宗“直指人心”的五种沟通形式:
一是言语点化式的沟通 。对那些悟性极高的人,只要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直接点化,即可达到沟通的目的 。

二是旁敲侧击式的沟通 。包括运用针对性的格言警句、包含玄机的辩论、寓意深刻的“大白话”和喻体精妙的比类语,间接提醒 。

三是破除成见式的沟通 。蠲除知见是直接的破除,棒喝和截流则主要是阻止沟通对象习惯思维的发动,故属于间接的破除 。

四是非面对面式的沟通 。信息的发出者先发出模糊的信号,继而让沟通对象自己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悟解 。因为人一旦想参透某种话头又不得其解时,势必念兹在兹,从而在不经意间因闻声、睹物、劳作、旁听等机缘而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

五是转移式的沟通 。沟通主动者从沟通活动中退出来,代之以提供公案,最终获得解悟 。

必须强调的是,禅宗“直指人心”的沟通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不说破”的原则,即沟通任务的完成最终靠沟通对象自己体悟 。也就是说,“心”与“心”交流,离开手段和桥梁不行,但完全依赖外在媒介也不能达成目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唤醒沟通对象心灵中本有的情感意识 。沟通的手段只要能够触动对象的心志,就已经达到沟通的目的 。

心心相印的组织效用
“直指人心”的沟通方式,取得了“心心相印”的管理效果 。而这种以其成员的心灵相通为存在基础的组织形式,对于现代管理的组织沟通也是有益的启示 。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这种“直指人心”的沟通方式,有利于组织成员,特别是上下级之间更有效地达成共识,增进情感,加深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促进组织事业的顺利发展 。在禅宗的思想中,人是心性主体,如果说管理主要的是做人的工作的话,那么管人就要管到心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应该努力架设一条心灵感通之桥,借助心灵的感应,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减少矛盾,改善经营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