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管理智慧( 四 )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一口号可谓振聋发聩 。因为在现代组织中,劳动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人们创造价值,而不在于体现人自身的价值 。劳动因此丧失了其本来的作用,异化成人们获取更多物质回报、提高生活水准、谋求社会地位和名声的手段 。禅宗的智慧认为,人离不开劳作,否则他(她)自身的佛性就无法得到印证 。
而在现代管理组织中,人一旦离开劳作,就意味着没保障和不体面 。

把“工作坊”当成“道场”,组织中的人就可以把工作融入生活,拨动生命的琴弦 。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指出公司不仅是生产组织,也是社会组织,同时还是文化组织 。不仅要制造产品和服务,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最终还应当为员工提供信仰的净土,使之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
把“工作坊”当成“道场”,还需要人们践行禅宗的平常心法则,在工作中专心致志,恪尽职守 。这对于现代组织的管理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组织的角色扮演来看,任何组织都不是全能的,特别是企业组织,往往只能在某些特定的行业拥有经营智慧、能力和经验,即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调度和配置资源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组织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生存环境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
这就迫切需要企业组织培育和发展出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离开专注别无他法 。企业必须集中资源,对本行业专注、忠诚和持续投入,经过若干年的苦心经营,就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在相应的领域内取得领先地位,构筑扩张的根基 。许多成功企业的发展轨迹均证明了这一点 。

而从个人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看,每个人都是组织系统运行不可或缺的分子,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一方面印证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