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五 )


但是 , 成千上万的石头从他手中丢到了海里 , 希望石还是没有出现 。
尽管这个人早就明白 , 在海边千千万万的石头中只有一块是希望石 , 应该是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 但成千上万的失望还是让他对下一块来到手中的石头不再仔细地去感觉了 , 而是随便摸了一下就丢到海里 。到后来 , 干脆是随抓随丢 。终于 , 当他把某一块石头丢到海中以后 , 突然发现手里留下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这个人如果一直像开始一样努力用心去感觉每一块石头 , 他本是可以成功的 , 但结果他却失败了 。他的失败是沿着这样一条路走来的:无数次的失败与失望——对下一次失去信心——失去付出努力的动力——不愿付出努力——面对失败 。
每个人都觉得这个人真的很可悲 。其实 , 他还不是最可悲的 , 因为他在寻找希望石的过程中 , 面对的失败只不过是使他寻找希望石这一件事失去信心 , 结果是使他失去了这一次机会罢了 。但如果一个小孩在他人生初期就经常生活在失败与失望之中的话 , 失去的将是他今后的人生中的信心!那么 , 前面那个人在寻找希望石的后阶段态度 , 就将是这个小孩一生一世面对人生的态度 。
前面那个可怜的人只不过是失去了一次机会 , 而在失败与失望中形成的个性心理 , 将使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中失去无数次机会!这才是最可悲的 。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经过几次的失败之后 , 当我们再一次要小

12
出发
开动脑筋和孩子一起玩



孩去努力、去尝试的时候 , 小孩不敢了 , 因为他害怕再一次失败 。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 天长日久不断地重复这种失败与自我保护 , 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就将深深地植根于他内心深处 , 成为他的心理特征之一 。而正是出于这种自我保护本能 , 在今后的人生中 , 他将时时怀疑自已会不会成功 , 从而尽量不去尝试为了避免深藏于他心底的那种可怕的失败 。这样他获得的成功机会当然就少多了 。
因此 , 我们在逗小孩玩的时候 , 给小孩设定的目标 , 如果小孩轻易就达到了 , 下次可增加一点难度 。如果小孩通过努力还是差一点不能达到 , 我们下一次降低一点难度就可以了 。即使小孩哭闹起来 , 设定的目标也一定不要动 , 实在要动可以把小孩抱到高目标近一点的地方 。最好的难度是小孩付出比较多的努力以后刚好可以成功 , 这时 , 面对自己付出努力以后获得的成功 , 小孩将特别的高兴 。

采编自《儿童与健康》



12
出发
开动脑筋和孩子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