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指纹的秘密教案反思( 二 )


他用6B铅笔在白纸上涂得黑黑的,然后伸出食指尖在黑点上磨擦,把指尖也弄黑后再重重地压印在白纸上,哇,指纹也能印出来!怎么会想出这个好办法的呢?Mchae得意地告诉大家:“我在家里就是这样印硬币的,玩过这个游戏!”
孩子们用印泥、水彩笔、橡皮泥等完成了指纹的拓印尝试,并一起交流自己是如何采集指纹的 。不过大家发现,这些方法好像都还不能把最清晰最完整的指纹采集下来 。于是,老师提醒孩子们别忽略了透明胶的作用,示范了一种更好的办法:用铅笔反复在纸上涂抹――把手指放在铅笔印上磨擦――用透明胶带纸覆盖在有铅笔印的手指上――把胶带纸揭下来贴在白纸上 。
孩子们学会这个办法后又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哈哈,这次可真的成功了!瞧,指纹卡上提取的指纹是多么完整和清晰 。
4、观察提取的指纹收拾整理好桌上的工具后 。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指纹提取卡围坐成半圆观察指纹样 。并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
师:指纹像什么?
幼:像龙卷风,像花纹,像蜗牛背上的壳,像树的年轮,像圆圈,像蛋糕上的花纹……
师:指纹是一样的吗?
幼:我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不一样;我的左手和右手的指纹不一样;我和小朋友的指纹不一样 。
5、拓展引申
师:我们发现这么多指纹的秘密,请你想一想指纹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 通过PPT、图片展示等形式 。让孩子们了解到可以利用指纹的独特性做成指纹锁、指纹考勤机、指纹保险柜,还可以用按手指代替私章、用指纹侦探等 。孩子们也提出了很多想知道的问题 。如为什么每个人都有指纹?手受伤后指纹还会有吗?为什么人拿过东西后会留下指纹?我们的身体在生长,指纹会生长吗?等等 。
我们把这些问题贴到了我们的“探究角” 。孩子们还可以进行课外研究,继续探究指纹的秘密 。
活动延伸
1、给指纹分类让孩子们给指纹取名字,对指纹形状进行概括描述 。
2、研究“趾纹” 。
3、做一些指纹画 。
4、亲子活动:拓印父母的指纹 。建立“家庭指纹档案” 。
活动反思
从总体上讲,整个活动从设计到实施,都凸现了儿童的主体性和探究本能 。从科学探究活动的角度讲 。
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活动案例 。
首先,从选题内容看,探究指纹的秘密切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老师没有忽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需要,由幼儿的兴趣生成新的探究内容 。为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新经验搭建了桥梁 。让幼儿通过实践体验,自主获得新的认识 。
从活动设计的目标看,教师将引导幼儿体验科学探索的方法放在了首位,重视观察、记录等科学习惯的养成,重视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养成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践行了这一点 。当幼儿拓印出并不清晰完整的指纹时,教师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引导幼儿,由此幼儿可以感受到严谨的探究态度 。
从活动的实施过程看,整个活动的设计流程清晰:先让幼儿初步感性地认识指纹,然后通过操作采取指纹,获得感知经验,再通过具体的观察得到清晰的认识 。最后针对指纹提出问题,鼓励幼儿自己解决 。这样的设计流程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尊重幼儿已有的经验准备,真正做到了以幼儿为本位 。从师幼关系上看,整个活动的提出、实践都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与探究性,教师恰到好处地适时引导,让“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观察者、记录者、引导者的教师角色也是这个活动的一大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