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使用错误,会让人发笑。

文·段宏刚
   汉字有6000多年的演变史,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完美的意音之一,具有形、声、义的特点,不仅是记录符号,而且中华民族在文化习俗、思维、价值观、社会经济等方面,从汉字可以完全窥探中华民族的历史 。
   汉字以信息量大、词汇量丰富、造型优美、辨识度高、相关性强而闻名 。
   用汉字表达同样的意思,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背景,你可以找到很多单词,人们可以完全理解深层含义的微妙之处,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单词无法比拟的 。
   

如果使用错误,会让人发笑。

文章插图
   以表达死者寿命的词为例,常用的有享年、终年、寿年、卒年、存年、得年、死年、死年等 。
   这些词属于敬词,现代人不太注重它们的用法,但在礼教文化非常严格的封建社会,这些词必须根据死者的身份使用,否则会让人发笑 。
   要区分这些词的细腻,必须从封建社会的道德体系入手 。
   封建社会受儒家它有很大的影响 。儒家理论中有一套非常严格的道德制度和伦理观念 。其核心观点是仁、义、礼、智、信,俗称五常 。
   中华民族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因为中华民族认为礼仪是培养道德的基础,它可以让人们有意识地走向文明 。在儒家思想诞生之前,中华民族依靠礼乐文化作为治国理念和教育人民的规章制度 。可以说,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
   
如果使用错误,会让人发笑。

文章插图
   礼乐文化是周公创造的 。然而,到了春秋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世,人心不古 。礼乐文化很难再约束人们的言行,历史上被称为礼崩乐坏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孔子吸收“礼乐文化”的许多观点,创建了儒家学说,到汉武帝时期,大儒董仲舒提出罢废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治国理念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公认的正统思想,对人民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孔子说:不学礼,不能立 。儒家思想为人们做任何事情,如社交、待客、婚丧嫁娶等,都规定了不同的礼仪制度,为全民制定了言行准则 。
   儒家将人们生活中的礼仪总结为五种模式,俗称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
   
如果使用错误,会让人发笑。

文章插图
   吉礼被称为五礼之首,是指人们在各种祭祀活动中遵循的礼仪制度 。
   凶礼跟丧葬、灾难有关,是为了哀悼不幸之事而制定的礼仪制度 。
   军事仪式与军事方面有关,阅兵、军事演习、征伐等活动遵循的礼仪就在这里 。
   宾礼是指外交和待客的礼仪 。
   这里列出了婚礼、宴会、朝拜、庆典等活动所遵循的礼仪 。
   五礼大部分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今,大部分完全保留在民间,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礼仪结构 。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世界上每个人都要经历 。人死后,亲人会穿白戴孝,为他举行葬礼,让他体面地告别世界 。
   
如果使用错误,会让人发笑。

文章插图
   丧礼是凶礼的一个分支,不仅是一种礼仪制度,也是孝为先的理念下孝道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举行丧礼时,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 。
   特别是在封建社会,葬礼从规格、仪式和穿着到写讣告和悼词 。否则,它将被视为对死者的不尊重 。
   一套完整的葬礼,主要包括棺材殡葬、讣告、设灵、开吊、祭祀、葬礼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过程 。
   讣告是指以书面形式向亲友举报丧葬 。写作有繁琐的规定,尤其是在古代 。注意用什么纸,谁写,用什么措辞 。
   在封建社会,不同的人被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人死后使用完全不同的敬词 。
   
如果使用错误,会让人发笑。

文章插图
   《礼记·曲理下说:天子死了,诸侯死了,医生死了,士说不禄,普通人死了 。
   不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发讣告通常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两种 。
   口头讣告在普通人中很受欢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陈忠实的名字是《白鹿原》,有一个关于口头葬礼的描述 。当白家轩的父亲白秉德去世时,他口头发布了一份讣告,派出四个民族从东南、西北四路向亲友报告葬礼 。
   如果有人官宦之家和书香门第,如果有人死了,通常会用书面讣告通知亲友,并由擅长书法的人手写 。
   书面讣告的字数大多在100字以内,体现了简洁、严谨、庄重的特点 。使用的纸通常是白色和黄色的 。长辈的讣告是用白纸做的,年轻一代的讣告是用黄纸做的,千万不要用错 。有些讣告纸周围有表达哀悼的黑色边框,形式感更庄重 。
   
如果使用错误,会让人发笑。

文章插图
   死者的姓名、身份、死因、日期、地点、寿命必须写清楚 。
   说明寿数时,通常要用享年、终年、寿年、卒年、存年、得年、死年等词 。
   享年是一种尊称,情感色彩浓厚,属于褒义词 。德高望重、对社会贡献巨大的人,死后通常用享年 。
   20162016年4月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去世时,陕西省作家协会发布了优秀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于2016年4月29日7时45分去世,享年74岁 。
   陈忠实是当代有影响力的老一辈作家 。他的代表作《白鹿原》被称为史诗作品,代表了当代小说的巅峰,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表达对他死亡的尊重和记忆,他必须在讣告中使用享受新年 。
   
如果使用错误,会让人发笑。

文章插图
   死年用于非正常死亡者的讣告 。
   终年也是讣告中常用的一个词,意思是人死世时生命结束的年龄 。在讣告中使用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说法,属于中性词 。它只陈述生活的状态,不掺杂任何情感色彩 。它被广泛使用,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死者 。如果你不能掌握写讣告时其他敬词的用法,你可以使用终年而不犯错误 。
   类似于终年的用法有卒年和亡年,一般指生命终结的年龄,没有任何情感色彩,只陈述这个事实 。
   寿年、得年、存年用法相似,都是优雅的措辞,都代表了死者获得的阳寿 。
   
如果使用错误,会让人发笑。

文章插图
   然而,寿年通常用于死亡时的老年人 。当给死去的老寿星发讣告时,人们喜欢用这个词,通常用年轻一代的语气发出 。一般来说,70岁以上的人死后才能使用寿年 。
   年龄较小的人通常使用得年,45岁以下的人使用这个词更合适 。
   存年的含义与得年基本相似,老年死者绝不能用 。
   孟子在孟子·离娄下曾说:养生者不足以做大事,但死亡可以做大事 。
   【如果使用错误,会让人发笑。】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死者为大的概念就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人们非常重视葬礼,将给死亡一种庄严的仪式感和文化意义,以维护公共秩序、良好的习俗和世界人民的心,继承和发扬数千年的礼乐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