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泥塑特色


敦煌泥塑特色

文章插图
敦煌泥塑特色
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采的壁画而成为敦煌艺术中的耀眼部分,但就石窟艺术而言,建筑、雕塑、壁画三者是互为依存的统一整体 。其中雕塑部分由于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灵 。在石窟中处于显著的位置 。因而是石窟艺术的主题 。莫高窟因系沙砾性岩石 。质地疏松 。不宜雕凿 。所以佛像多为敷彩泥塑 。保存到现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彩塑约729个 。其中“影塑”456个 。
从造型风格的变化来看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以孝文帝太和改制为界线 。改制前的作品风格较多地保留有外来佛像艺术的痕迹;改制后的佛像造型更多地受中原“秀骨清像”艺术风格的影响 。
北朝后期雕塑组合出现了一佛 。二弟子 。二菩萨的五身组合 。逐渐演以隋唐出现的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组合 。随着有中心方柱的“支底窟”的减少 。佛像均以固定的组合模式被置于正壁 。这也是外来文化逐渐民族化的过程 。
敦煌泥塑制作工艺特色
敦煌雕塑在制作上分泥塑和彩绘两个过程 。所以又称彩塑 。泥塑阶段除几个唐代巨佛为石胎泥塑外 。一般都是用木头作身架 。外面用谷草、芦苇或芨芨草捆扎身架 。塑泥一般有两层 。里层用草泥粗塑 。外层用纸浆泥或棉花泥精塑 。塑造完毕 。干后上色即完工 。影塑部分一般先用模型塑好 。然后贴在壁上 。经描绘后有浮雕效果 。这种工艺兼有彩塑和壁画的功能 。使得三维的彩塑和二维的壁画在石窟内的组合更加协调和浑然一体 。
敦煌泥塑风格造型特点
在塑像造型特征上 。孝文帝改制以前的塑像 。脸型长方 。鼻挺额平 。颈长 。肩宽胸平 。衣着式样为右袒式或通肩式 。菩萨梳有高髻 。上身半裸 。神情端庄 。受外来影响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较重 。孝文帝改制以后 。中原审美观念给敦煌人物从造型到服饰以全面影响 。
【敦煌泥塑特色】南北门阀世族享有世袭的高官厚禄 。并有家学 。文化素养很高 。思想上崇尚清淡玄学 。过着孤傲独立 。任性不羁的生活 。并以清瘦为美 。这也是“秀骨清像”审美意识的社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