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趋势及政策应对( 二 )


谈从炎博士和徐小庆先生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翔实的研究 , 富有启发性 。
谈博士全面评估了过去20多年来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 , 提取出此轮价格上涨中诸多关键性特征 , 并就下游行业盈利和未来PPI所受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政策应对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建议 。在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原因的分析上 , 谈博士重点强调了市场对供应收紧的忧虑和预期 , 这毫无疑问是近来市场讨论的重点之一 。
小庆的观点则一如既往的犀利 , 他从需求层面着重分析美国居民部门加杠杆的原因及其影响 , 并对商品价格的未来走向做出了明确预判 , 强烈地认为商品价格的峰值已经出现或至少为时不远 , 认为商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已经步入尾声 。这些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的商品市场动态和预判未来走向而言 , 都毫无疑问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
在两位发言的背景之下 , 我想补充一些观察和思考来作为点评 。
本轮大宗涨价的短期因素是
货物消费替代和供应链扰动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可以从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两方面来考虑 。
短期因素主要有两个层面 。一是疫情期间居民部门消费倾向明显下降的同时 , 货物消费对服务消费出现了非常大的替代;二是疫情对商品供应能力的抑制 , 和供应链的扰动在边际上助推了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
具体而言 , 一方面 , 在疫情特别严重的2020年二、三季度之间 , 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的居民部门消费都同时出现了两个现象:
一是总体消费倾向出现明显下降;二是消费支出的构成中 , 货物消费对服务消费存在非常大的替代 , 二者之间出现了非常大的缺口 。这一缺口普遍出现在中国、美国、日本乃至欧洲大陆的数据当中 , 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现象 , 也是人类在面临疫情困扰时的一种自然的经济反应 。
与上述国家相比 , 美国的区别只在于 , 它通过强有力的财政补贴使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相对于疫情之前不跌反升 。尽管如此 , 美国居民部门消费倾向同样也在下降 。而在货物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方面 , 这些国家的机制并无差异 。
正因如此 , 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在2020年4季度时工业生产便已经恢复到了较高的水平 , 全球工业生产事实上超过了疫情之前的水平 。从全球范围来看 , 全球工业生产的恢复带来了对一般生产资料的需求 , 从而在需求端造成了商品价格的上涨 。
另一方面 , 疫情对于诸如原油市场、集装箱市场和铜的开采冶炼运输等均造成了明显的冲击 , 对其供应能力也产生了抑制作用 。这些抑制在一些领域比在另一些领域更明显 , 例如美国页岩油行业的供应能力和投资均大幅度下降 , 严重影响了石油市场的供求平衡 。这些供给因素在边际上助推了包括普通商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在内的价格的普遍上涨 。
如前所述 , 2020年年底全球工业生产总量便已经恢复 , 但工业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的弹性应对方面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 这自然而然地带来普通商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 。
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和疫情的逐步控制 , 服务消费总体还是会重新替代货物消费 , 这意味着耐用品的消费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减速;同时供应链在做出快速响应 , 供应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将在短期内得到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