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趋势及政策应对( 五 )


对于这种传导机制的失效 , 一个猜测性的解释是:2013年之后 , 我国的食品生产变为工业部门 , 尽管农民还是在种地 , 但种地的行为更像是一个企业而非传统的小农经营 , 肉猪养殖同样也变为企业化的养殖形式而非散养 , 也就是说 , 中国农业部门基本被工业化 , 导致上述的传导机制失效 。不过这一解释并未得到证实 。
对于宏观决策部门而言 , 关注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性 , 并在通货膨胀预期面临威胁的条件下采取必要和强有力的措施 , 在其早期是极其重要的 。尽管我不认为现在出了问题 , 但是对这个潜在风险我们应保持必要的警惕 。
政府应减少价格干预
维护市场功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 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 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条是市场决定价格 , 通过价格来引导资源配置 。
从这个视角看 , 当前的粗钢、玻璃、土豆和大米等商品价格本就属于市场价格 , 它们的相对涨跌也本就是市场发挥作用的过程的一部分 , 这种涨跌本身就是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方式 。既然如此 , 我们何必对这些价格变化过于焦虑、过度关注呢?因此 , 对于价格变化 , 我提出三个想法:
第一 , 如果这些价格的上升和波动 , 一般性地影响到了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 那么此时我们有强有力的理由对它进行干预 。
第二 , 干预价格可能会扭曲市场 , 使其无法正常发挥功能 。
以碳排放为例 , 碳排放问题的解决本质上是对碳排放的征税 , 只有当企业为碳排放付出成本时 , 才会减少排放 。既然生产过程中为碳排放付出了成本 , 那么对于那些含碳密度较大的从中游至终端的消费品而言 , 价格上涨是自然而然的 , 是经济体系面对气候变化调整过程的一部分 , 此时无需进行干预 。
反过来说 , 如果没有价格反应所带来的调整 , 经济体系如何适应碳中和、碳达峰的前景 ,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景呢?所以在它不影响和扰动通货膨胀预期的条件下 , 在碳排放以及我们此前所讲的一系列作用机制下 , 必然会出现商品价格的上升和波动 , 而这一波动是市场机制工作的一部分 , 是引导资源配置的一部分 。
第三 , 除了关注通胀预期之外 , 我们还需要维护市场调整的过程的弹性 。所谓维护市场调整过程的弹性是在两个层面:
一是完善淘汰企业的退出机制 。在削减碳排放的过程中 , 随着钢材价格和碳的价格不断上涨 , 必然有一部分企业会被淘汰 , 那么政府就应当听任其淘汰 。不过 , 政府应当完善保障体系 , 为失业工人正常流动提供临时性和过渡性的保障 , 让企业能够顺利破产清算 , 银行能够顺利注销坏账 , 让资产和土地能够被拍卖 , 迅速投入到更有生产力的部门当中 , 这些应当是政策着力的重点领域 。
二是管住干预限价的冲动 。如果某一领域价格一上涨 , 政府就立马进行行政限价或者对企业进行补贴 , 那么这会妨碍经济的正常调节功能 。政府应当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市场的自然变化 。如果一定需要干预的话 , 那么政府应该做的是让价格可以自由波动 , 让期货市场能够自由定价 , 让劳动力和企业能够自由进入和退出 , 让银行和金融体系能够在商业原则下正常工作 , 做到这些就差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