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风口巨变!企业争抢万亿级市场 这两个赛道哪家才是未来?( 二 )


【充电桩行业风口巨变!企业争抢万亿级市场 这两个赛道哪家才是未来?】到2035年,国内要建成慢充桩端口1.5亿端以上,慢充端口普及停车位1:1,公共快充端口 146万端;保障年5000亿kW.h供电需求,支撑1.5亿辆以上车辆充换电运行 。
同时,届时要达到大功率快充5分钟行驶300Km以上,自动快换时间达1.5分钟,年促进新能源消纳达1000亿度以上 。
在5月20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上,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原首席专家邵浙海指出,未来充电设施技术发展将有三大趋势,“一是适应充电场景高效服务应用需求,随着私家车、公务车、公交车、通勤班车、出租车、网约车、轻型货运车、部分特种车辆全面电动化,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直流小功率充电、V2G、 光储充等适用不同应用场景的充换电技术将逐步实现 。二是提升充电服务效率、保障充电安全,实现自动充电体验,智能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充电设施网络 。第三是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力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高效互动、深度融合趋势 。”
充换电的路线之争
围绕为电动车供电,业内有两种发展模式,一个是通过充电,另一个是通过共享换电 。
在充电方向上,目前国内主要有特来电、英飞特、科大智能、奥特迅等,换电方向上,主要有中恒电气、许继电气、北汽蓝谷等,供电解决方案的路线之争成为焦点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兰志波介绍,“充电有一个很基础的关联问题——时间,充电时间在出行环节,目前还不是非常匹配的一件事,耗时长 。而换电不仅是”快“,而且弥补充电的不足,为用户打造一个全场景的能源补给服务解决方案 。”
兰志波指出,使用负荷率很高的车辆,对时间要求很高,也就是常说的运营车辆,而私家车对时间要求没那么高 。但私家车在需要充电时候,用户对时间要求还是比较高,有高效补能的需求 。“如何为用户匹配高效充电能源补给办法,这是电动汽车产业有必要认真思索的一件问题 。尤其对于高负荷车辆(运营车辆)来说,必须建立高效充电补能解决方案 。”
对于共享换电,兰志波称,“于用户而言,共享提高了车主的换电便利性,对用户有利,于运营商而言,共享提高了换电运营的商业性,对可持续运营有利,此外,共享降低了总的社会资源占有成本,对社会有利 。”
而主营充电网业务的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则表示,换电的成本高于充电,很难形成商业闭环 。“成本高,转嫁到用户身上用户不会买单,但是不转嫁,又无法盈利 。换电同样需要铺设大的网络,投资规模远大于充电 。”
于德翔指出,在电动汽车热点城市,比如北京,好的充电站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但为了客户方便,面向城市建设充电网,至少4-5年才能收回成本 。“建设一个好的换电站,最好的场景需要3-4年收回成本,建设面向一个城市的换电网络,为那些专用的换电车服务,至少6-8年,甚至更远才能收回成本 。”此外,他认为电池标准化难、和电网协同难等问题都是换电赛道的痛点 。
抛开商业上的激辩,从政策层面来看,充电换电都获得支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提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而在5月20日发布的意见稿中,提出优化财政和税收对充换电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强化对高速公路、乡镇、居住社区等保障型充换电设施的补贴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 。同时,要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将符合条件的充换电设施以及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纳入新基建专项债券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支持范围 。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充换电设施建设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 。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充换电设施的商业保险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