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劣势儿童群体的强化教育( 二 )


在一项长时间的实验计划里,照看式的儿童管理和学前教育班之间的差别被故意弄模糊了 。就在儿童专家们开始进行“头脑启动”计划和学前教育计划不久,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个专家小组提出了一个更加雄心勃勃、打破经济状况恶性循环的观点:儿童的强化教育计划应该提前到婴儿期进行,一直持续进行到学前期,并在小学的前几年一直为他们提供教育上的支持 。
许多专家学者都参与了这项计划 。他们的目标人群是由于贫困、语言巩固较差、父母未受过教育和其他原因处于智力发育迟缓边缘以及学业不及格边缘的那些儿童 。他们把这项计划戏称为“启蒙教育计划”,因为他们让孩子们学的是一些ABC之类的基础知识 。
弗朗西丝·坎贝尔回忆了“启蒙教育计划”的起源 。她说,由于对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经常用的术语是“智力发育迟缓”,所以用“启蒙教育”这个术语显得有些陌生 。
她以一种现代的观点说:“如果你认真地了解这些孩子,你可能指不出他们哪些地方不好 。他们并没有患发迟缓所致的认知综合征 。他们在出生时都很健康 。不能因为他们的家庭就认为这些孩子有问题 。但是,当他们上学以后,他们就突然跟不上别的孩子了 。经过测试发现,他们的智商分都在50~70之间,看来都得上特殊教育学校 。”这个小组根据早期的一些研究认识到,来自贫困家庭或社会地位低下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早期体验不可能对其智力的最佳发育起到支持作用,而且其结果可能会下滑到这个低智商的坏名声,从而被主流阶层所抛弃 。
当他们制订好这项“启蒙教育计划”时,他们决定把注意力集中到在绝大多数个例中起主要作用的那类发育迟缓上,看看能不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些什么 。
像另外的50多名婴幼儿一样,这项体验计划也是在6周至6个月这个阶段开始的,每天早上把克拉拉接来,喂食,洗浴,说话,护理一天后,到了晚上再送回到她母亲那里 。另外的大约50名年龄相当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这些孩子待在自己家里,不接受特殊的强化教育,由其父母给孩子换尿布,喂婴儿配方奶等等 。有些孩子最后也参加了其他一些儿童保育课程 。
弗兰克保育中心的保育人员执行的是另外一种婴幼儿教育课程,叫做“学习游戏课”,是由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乔·斯帕琳和伊莎贝拉·刘易斯编订的 。他们同婴幼儿玩的这种“学习游戏”不仅有助于孩子发展语言技能,而且有助于孩子发展人际交流技能、自助技能、精细动作技能和大动作技能 。当孩子们成长到学前年龄时,他们可以到一些不同的“兴趣中心”去玩,旨在培训孩子的艺术技能、搭积木技能、玩小玩具技能、语言技能,以及帮他们做好读书准备的特殊训练 。
最后这些孩子都进了公共幼儿园,此后又进入了小学 。
对一半接受过这项教育的孩子和一半未接受此教育的对照组孩子,还由家庭教育资源专家进行了访视,他们为孩子及其家长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特别是鼓励全家人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 。
坎贝尔和雷梅对接受启蒙教育的孩子在3岁、8岁、12岁和15岁时进行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的孩子进行了比较 。
在3岁时,接受过启蒙教育的孩子的智商分比对照组平均高出16.4分;到8岁时高出的智商分降到4.5分;到15岁时,他们比对照组高4.6分 。学前接受过启蒙教育的孩子,在15岁时的阅读和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孩子;而且接受过启蒙教育的孩子几乎没有被留级的或被安排到补习班的 。最为明显的是,在小学里被认为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儿童,对照组的孩子要比婴幼儿期接受强化教育的孩子多一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