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睡觉不怕吵,学习也不怕吵( 三 )


教室里的声音往往大得淹没她的声音,圆圆就得大声喊叫,才能重新让教室里安静一小会儿 。
这种做法根本不符合圆圆的天性,而老师又总是要求她对自习课的“纪律”负起责来,这让她左右为难 。
过了一段时间,她居然写了个“辞职报告”,要求辞去班长的职务,想当文艺委员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文艺委员不需要在自习课上管人 。事情把孩子逼得连“官”都不想当了!
小学是儿童的活动场所,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 。嘈杂到底怎么了,它真能妨碍到谁的学习吗?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形成了“安静癖”,甚至这种癖好已到了伤害儿童的地步 。
我听一个朋友说,她儿子所在小学创建“文明校”,创建活动中有个项目是搞“无噪音走廊” 。就是下课不许孩子们在走廊里大声喧哗 。学校天天派小干部们在走廊里巡视,抓喧哗者 。小干部们把握不好标准,经常是哪个孩子一不留心说话声音稍大就被记下来,就要扣班里的分 。结果各班主任们为避免扣分,下课把学生关在教室,不让学生到走廊中,谁想上厕所先在教室里排队,一个上完回来另一个再上 。
在“无噪音走廊”里成长的孩子,他所感受到的,实质是学校教育的野蛮 。
这样一种创建“文明校”的活动,能让孩子们心底生长出什么样的“文明”呢?
教育应该为培养孩子的习惯而工作,不应该追求表面的整齐和迎合某些消极癖好 。在学习环境方面,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闹,也不需要过分追求安静,顺其自然才是最好 。学习环境如果符合儿童的天性,孩子能自然形成学习上的抗干扰能力,他们在这方面有惊人的生长力 。“学习不怕吵”和“睡觉不怕吵”事实上是同一个问题,可以有相同的解决思路 。

尹建莉:睡觉不怕吵,学习也不怕吵

文章插图
请看这所小学是如何做的——
“孩子们在学校里是如此自由,每天想上什么课都是孩子们说了算 。这所学校从不以“干扰别人”这样的原因制止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在它的图书室里,有人看书,有人唱歌,有人朗读,有人画画 。
在一般人看来,这里可是够喧闹的,但实际上孩子们却是互不打扰,各干各的,自得其乐 。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抗干扰能力,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无论周围怎么嘈杂,都能够立刻集中精力”!
这所学校让孩子们感到快乐,每个孩子放学后都不想离开,第二天早晨又想早早到校 。它招收的学生都很平常,甚至有些是身体有残疾或被别的学校开除的,但学生们经历过这样的小学教育后,最后却几乎个个成才——这就是那本很有名的《窗边的小豆豆》写到的学校:巴学园 。它存在于七十多年前的日本,创办者是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非常先进,值得推崇 。
3、高考不怕吵——学会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在家庭中,家长们当然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学习环境,但这方面也是正常就好,不要太苛求了 。如果家长在这方面太用心,甚至表现出焦虑,不但没有好效果,反而有坏作用 。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邻居,她住在我的楼下 。大约在圆圆读初中时,她的女儿正要高考 。当时圆圆要参加二胡考级,由于上住宿制学校,只能每个周末回家时练琴 。结果只要圆圆的二胡声一响,楼下就开始敲暖气管 。开始我们不以为是针对我们来的,因为那个楼虽然隔音不太好,但谁家有什么声响,仅仅是隐约听到,那音量根本影响不到自己 。
后来又反复几次,我们才确信那个声音就是制止圆圆练二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