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异常发热十大“凶手”


在月子期间,产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者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相关症状时,称为“产后发热” 。产妇在产后1~2日内,由于身体阴血骤虚,经常会有轻微发热的症状,2~3天后身体会自然调和 。除此之外的发热,都应视为异常 。但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正常发热和异常的发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
正常发热:在产褥期,产妇体温一般是正常的 。如因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大,产妇极度疲劳或精神紧张等,在产后一天内体温可有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而且经过充分休息,体温多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 。产后3~4天,产妇开始大量分泌乳汁时,由于乳房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充盈、乳房膨胀,体温可略有升高,一般仅持续数小时就下降 。
异常发热:如产后第2~10天之间,连续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以上是不正常的,应该考虑是否为产褥感染 。
异常发热主要可能有以下情况:
1、乳腺炎引起发烧
乳腺炎是新妈妈产后常见病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产后2—6周左右 。常会引起发烧,有时还伴有寒战;患病的乳房会有局部的红、肿、热、痛、并有硬结,触痛明显 。如果及时用青霉素治疗,炎症很快消退,体温也会很快随之下降 。
2、自然产伤口发炎引起发烧
自然生产伤口,通常一星期左右就会愈合,自然产伤口发炎的处理方法:
伤口发炎可以使用消炎药膏,涂抹在会阴部 。
若伤口有红肿就要到医院检查 。医生会根据红肿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如果有小血管破裂,可以用冰敷方式治疗;若没有小血管破裂就属于不太严重的情况,也许只要涂抹药膏就可以了 。
若伤口疼痛,可以使用止痛药、冰敷 。但若伤口感染较严重,如有红肿、疼痛甚至化脓,可以口服抗生素,严重时还需要切开化脓组织引流 。
3、泌尿系统感染引起发烧
泌尿系统感染也是产后发烧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是外阴的细菌经过尿道进入泌尿系统,约80%—90%是大肠杆菌引起的;水喝得少或者憋尿也容易造成尿道感染,原因是子宫压迫到输尿管,容易造成尿频、憋尿等障碍 。
分娩过程中难产、产程很久,或采取半身麻醉时,膀胱没有感觉,也会产生排尿困难 。
生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压迫到膀胱,使得膀胱神经传导较弱,常会造成排尿障碍,通常发生在生产速度太快或太慢 。为避免排尿障碍导致产后发烧,新妈妈应该多喝开水,让体温下降,小便稀释,不一定马上使用抗生素 。若仍无法排尿,也建议留置导尿管约2—3天 。
为了解决泌尿系统感染,新妈妈一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的水 。如果水喝得少,还容易导致膀胱发炎 。此外,卧床休息也是很必要的 。通常3—5天后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
 
${FDPageBreak}

4、外阴、阴道、宫颈、会阴切开或裂伤缝合处这些部位是常见的发炎部位,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开裂,有异常分泌物,甚至带有腥臭味,有时会全身发热,白细胞升高 。
5、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多发生于产后3~5天,恶露臭或不臭,轻者可以有低热,恶露增多有臭味、腹胀、下腹疼痛及压痛 。重症者伴发热、寒战,有下腹压痛或疼痛,白细胞升高 。
6、盆腔感染常于产后5天左右出现寒战、高热、下腹痛、盆腔深部压痛 。可引起盆腔脓肿,甚至高热不退 。盆腔腹膜炎表现可为寒战、高热、全腹剧痛、呕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明显,可引起肠粘连、腹泻、里急后重、排尿困难等症状 。
7、血栓性静脉炎常发生在产后或手术后7~10天,长期卧床,年龄大且肥胖者易患此病 。患者呈周期性发热,持续性腹痛可向腹股沟、上腹部及肋脊角放射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下肢疼痛,由于血流受阻,可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可摸到下肢静脉呈索条状压痛,患肢温度高于对侧,病程较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