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皮鞭把周起鸿打醒了 。躺在床上的几天中 , 母亲悄悄地同他说了许多话 , 有些话他虽然听得似懂非懂 , 但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生在世界上 , 不是为了吃吃玩玩的;他应该做出正当的事情来 , 让人家记住他 。至少 , 他也应该堂堂正正地活着 , 不能靠偷偷摸摸鬼混 。
11岁那年 , 父亲因病去世了 。小小的南货店顿时更显得衰败 , 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 , 母亲咬紧牙关 , 在店里老伙计的帮助下 , 硬撑起了店里的生意 。
周起鸿小学毕业 , 因为成绩不理想 , 家里又正缺人帮忙 , 便休学回家 , 在店里干起活来 。出外送货是件苦差事 , 雇人送就要付相当高的工钱 。周起鸿毅然把这工作担当起来 , 让母亲能多省下些养家活口的钱 。有时他用送货的自行车推着一箱鸡蛋上半山腰 , 又累又紧张 , 汗水流下来涩眼睛 , 他都不敢抬手擦一擦 。
但他一点怨气都没有 。他想 , 既然自己没有好好读书 , 现在只有好好干活 , 才能有出路呀!
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 , 照顾店里的事务越来越感到吃力 。这时 , 周起鸿的大姐回到了大陆 , 二姐移民去了英国 , 三哥在澳洲求学 , 经营"鸿福南货店"的担子 , 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
周起鸿雄心勃勃 , 决意要以这个小店为基础 , 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然而 , 当他看到店里的账本时 , 心里不禁冒起一股凉气 。原来 , 店里早就入不敷出 , 几乎就要破产了!
生性好强的周起鸿没有泄气 。他仔细地分析了小店经营上的缺点 , 觉得母亲的作风过于保守 , 几十年来卖的货物简直就没见有什么变化 , 自然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 吸引不了顾客 , 怎么能赚钱呢!
周起鸿决意改革 。他集中起店里仅有的资金 , 增加新品种 , 首先将眼光对准了人们生活必需的大米 。为了做好大米生意 , 他几乎跑遍了香港所有的米店 , 认真地研究:为什么有的米店顾客盈门 , 有的米店却冷冷清清呢?除了服务态度外 , 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大米的质量 。买米的人都会抓起一把米 , 在亮处细看 , 从大米的饱满度、晶亮度、均匀度 , 到有无稗子、砂粒、异物等 , 而且往往跑上几家 , 相互比较 。
周起鸿心中有了底 , 也就有了促销的办法 。他请来技艺高超的调米师傅 , 又特意在店中做了一个大米柜 , 安装了吹米机 。店里的老伙计看不惯 , 背地里对他母亲叽咕:"古往今来 , 做大米生意的 , 没见过有哪个像他这样折腾的!做生意搞上这么多花架子 , 还想赚钱?!
母亲当面为周起鸿分辩 , 可私下里也劝他说:"我们家本钱小 , 折腾不起 。做生意主要还是靠心诚货好 , '诚招天下客 , 货好生意兴'啊!"
周起鸿胸有成竹地说:"母亲请放心 , 我搞这些 , 就是为了你这句'货好生意兴'!"
果然 , 调米师傅用吹米机吹去了大米中的杂物 , 再一点一点地朝米里滴些生油 , 在风力的搓动下 , 生油渐渐附着在大米的表面上 , 使米粒变得晶莹剔透 , 润如珠玉 , 让人越看越爱 。米店开门后 , 顾客看到这样漂亮的米 , 都赞不绝口 , 说:"这米简直就像珍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