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实业家李光前


华人实业家李光前

文章插图
1967年6月2日,狮城新加坡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倾城出动为一位老人送行 。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也在唁电中深表哀痛和惋惜 。这位老人就是声名远扬的华人实业家、慈善家、华人社团领袖李光前先生 。
这位一生热心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橡胶大王的逝世,不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一大损失 。
李光前原名李玉昆,1893年生于我国福建省南安县梅山芙蓉乡 。幼年时,他的家境十分贫寒 。他的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虽然经济困难,手头拮据,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读书 。李光前兄弟从小念私塾,10岁以后,随家迁往新加坡,进入当地英印学堂就读 。他铭记父亲的教导,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时,每个周末,还要去养正学堂学习中文 。
课余时间,他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名著,对祖国怀着深深的感情 。
1909年,李光前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得当地中华总商会主席吴寿珍资助回国,于暨南学堂就读 。两年后,他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预科),之后转到唐山路矿专门学堂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廷垮台 。由于时局动荡,学校也停办了 。李光前回到新加坡,在道南学校及崇正学校任教,同时兼任一家华文报纸的电讯翻译工作 。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继续深造的念头,不久又考上当地政府办的测量专科学校,同时攻读美国一所大学的函授工程课 。
【华人实业家李光前】3年后,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再次中断学业,以谋生计 。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经友人介绍,他来到爱国华侨庄希泉创办的中华国货公司担任英文文书及涉外工作,由此便开始进入商界 。
1916年,同样是爱国华侨巨商的陈嘉庚为了扩展其橡胶事业,叩开欧美市场的大门,需一名精通中、英文并有相当实际经验的人才,庄希泉等人推荐了李光前 。
李光前来到陈嘉庚的谦益公司,负责处理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这一次"跳槽"成为李光前商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机,从此他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 。因为办事干练精明、业务熟练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荣升为谦益公司橡胶贸易部经理,甚得陈嘉庚器重 。
1920年,李光前被陈嘉庚招为长婿 。这又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李光前少年时期那段复杂而又曲折的求学经历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深得陈嘉庚赏识时,他又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
李光前为谦益公司的事业尽心尽力,陈嘉庚也尽量让他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 。他在谦益公司前后工作了11年,这期间,他学到许多工商贸易及经营管理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与中外贸易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
这一切,为他日后开创自己的事业铺平了道路 。
1927年,李光前终于在麻坡创办了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 。公司开业的第3年,正逢世界经济大萧条,生意很艰难 。在资本薄弱、惨淡经营的情况下,李光前凭着他在谦益公司时与工商界建立的良好关系,勉强支撑,始终没有在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被挤垮 。
1931年,他看准各国经济开始复苏的机会,扩大资金,将公司改为南益橡胶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 。
他一面不断扩大经营渠道,发展对外贸易;一面又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经营,除经营橡胶制造、种植、运送胶片和胶液外,还进行黄梨的种植与生产 。几年后,李光前的企业扩展到泰国(时称暹罗)和印尼 。
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与黄梨大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