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 怎样才安全科学?( 二 )


又是一分一秒地熬到了8点钟 。产房里眼见热闹起来,我身边一下子围起了五六个医护人员,主治医生拿过氧气管来给我吸氧,主管护士给我吊起了一瓶催产素,副主任医师检查过说我可以用力了……我按照医生的指示一次次用力,中间又听到他们说“要侧切” 。阵痛一阵紧似一阵,我明显感到自己快精疲力竭了 。看看钟,9点了 。医生说,产程拖长了也不好 。副主任医师便走上前来给我施加腹压 。她一阵紧似一阵地向下压挤着我的肚子,我张大了嘴拼命地吸气,却一口气也吸不进来,想说话却又发不出一点声音,正觉得眼前发黑、思维涣散时,隐约听到有人说:“好了,头出来了……肩膀……接好了!”我的胸口一下畅快了,急忙深吸了一口气,奇怪,孩子生了,我自己怎么没感觉?孩子呢?我看到一个乌青的小身子背着我被倒提着给拍了两下 。没有哭声,我的心揪了起来 。又一阵忙乱,小身子又被倒提拍了两下,我终于听到了一声啼哭——虽然不甚响亮,可对我而言就是天籁啊!副主任医生对我说:“你放心,孩子很好,是个女孩,很漂亮!”真的吗?我勉强放下心,急着要看孩子,她们笑道:“别着急,给宝宝洗完澡,让她吃妈妈的奶,你可以看个够!”
似乎等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孩子终于被送到了我怀里,我把她贴身地搂住,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仔细地看着她——真的好漂亮啊 。那一刻,我是那么幸福与满足,这一晚,整整经历12个小时的痛苦已变得微不足道 。当这一阵幸福的狂澜卷过,我再一次仔细打量女儿时,明显地感觉到孩子的头向左侧偏成斜长型,用手轻轻一碰,像是碰到一个水囊 。对了,这该是在我宫口还没开全时用力挤压造成的吧 。这可怎么办呢,什么时候才会好,会不会影响她的容貌和智力?这么一想,更多的问题纷至沓来,在我宫口刚开时,助产士便给我破开羊水,人工破水有必要吗?如果不先破水,让产妇多站立、走动,利用重力是不是可以缩短产程、减轻痛苦?如果一定要人工破水,什么时候合适?在子宫颈扩张期间,医护人员是否该向产妇提供有效的止痛措施?临产时,不是应该使身体与地心垂直,让地心吸引力帮助分娩顺利进行吗?为什么医生还是让人躺着分娩?什么时候该施加腹压,怎样施加腹压才是安全的?我的孩子就是被压得缺氧的吧,这种窒息会对她的大脑发育带来什么潜在的、不利的影响呢?看着怀里的女儿,我心里乱糟糟的,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唉,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的孩子已经出生,时光不会倒流,但这些问题对于那些正准备做妈妈的朋友来说,却是有价值的 。到底分娩过程怎样才是真正科学、合理、安全的呢?
医生点评:本文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知识女性,非常重视获取生育知识和完善自我的生产过程,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行为,因为这样可增加医患之间的沟通 。但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很多临床实践是根据理论的原则采取相关的诊疗方式,与书本的理论并不完全吻合 。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分娩过程中的精神保健 。女主人公性格谨慎,从她的回忆中可看出,她的整个妊娠过程显得精神负担过重 。本来,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近年来,对精神分娩因素的重视是产科学的一个进步 。产妇对分娩的安全性有顾虑,往往怀有期待、喜悦、恐惧、紧张等复杂的心态 。分娩对产妇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应激,有研究表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的倾向 。而心理状态的改变可以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从而影响宫缩的异常而造成分娩困难 。因此,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对顺利完成分娩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