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学习:让父爱“上位”!

在大部分家庭中,往往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较为亲密,而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明显比母亲疏远 。那么,是因为社会仍然倾向于“相信管教子女是母亲的责任”,而爸爸则主要负责外出工作,支撑家庭的经济来源,还是在母亲的推波助澜下,才产生了父亲与孩子的关系较为疏远的局面?


我的慈爱之心源自父亲在我小时候的教养,我的父亲对我爱护有加,可能因為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儿,他把我视为掌上明珠,父亲从不吝啬向我表达他的爱意 。
那时候,每个清晨,父亲上班前总会在我的额上留下轻轻一吻才出门,即使我半梦半醒,仍然能感受那份甜蜜的父爱 。记得有一年,我还在念小学,丢三落四的我遗失了校服的领带,翻箱倒柜也找不著 。父亲看见我又焦急又忧虑,不但没有半声责备,反而拖著我的小手到街上去买领带,当时已经是傍晚,商店陆陆续续关门了,但父亲还是耐心地陪我找,尽力为我解困 。
父亲对我的那份包容和爱护,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暖在心头,深深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朋友说我有慈悲心肠,我想,是那份浓浓的父爱承托著我的生命,在父亲的护荫下,让我学懂爱与被爱 。
不同的是,当我做了妈妈后,整个人都紧张起来 。当年儿子刚刚出生,事无大小必由我亲自主理,不假外求,即使丈夫想帮忙,我也不放心,觉得男士总是粗枝大叶,不够温柔细心 。那时候,我就好像变了第二个人,澎湃的母爱汹涌出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好好保护孩子成长,做好妈妈的角色 。于是,我不断跟老公说“NO”,像“不可以这样喂奶、不可以这样换尿片、小朋友不是这样温习的?”然而,当母亲时刻对孩子克尽己任、全天侯呵护时,难免有独霸孩子的倾向,我们可能不自觉地忽略了丈夫的感受,无形中更把孩子的爸爸推到一个被孤立的境地 。
其实,爸爸为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妈妈无法取代的 。不论是作为母亲或是妻子,都应为丈夫与孩子们留多一些单独相处的时间,不用担心爸爸照顾孩子不够仔细,在爸爸的粗枝大叶中,孩子会得到应有的心理营养与成长空间 。我们不要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献给孩子,那不是无私的奉献,而是对父爱时间的“霸占” 。
相信不少母亲也像我这样:孩子小时候,每晚都会和他们看图书、说故事,当他们的“故事妈妈”,从不间断 。而直至我怀了老三,开始体力不支,唯有把重任托付给爸爸 。起初我也担心孩子们会不适应,没想到丈夫接替后,没几天,儿子居然对我说:“妈咪,你走吧,爸爸给我们说故事就可以了!”我的心里顿时酸溜溜的,走出房门,更不禁流泪,感觉我的位置被取代了 。
不过,我提醒自己要“放手”,要明白父亲也有着与孩子亲密的渴求,就让他们父子多享受相处的时间吧!之后,自己便释怀了很多 。
男士们一般不善于表露情感,表达情感的能力不像女士那般强,因此更需要我们做母亲的,花点心思让父爱“上位”!
稿件来源:《乐活·家》原文作者:陈敏儿改编整理:吕洁
【教养·学习:让父爱“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