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 让责任心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芽成长

久久健康网编者按:孩子教育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话题,如何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最近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名留日五年的孩子从包里取出短刀刺向前来迎接他的母亲顾女士 。幸亏抢救及时,顾女士才逃脱了死神的魔掌 。在此育儿专家提醒 让责任心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芽成长 。

 
据顾女士介绍,五年前孩子升学时由于考试不理想,遂提出想去日本留学 。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疼爱,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顾女士说:“我每个月固定寄钱给他,他在东京的房租是12000元(人民币)/月,生活费也都是我们付的,如果加上一年学费8万元的话,每年开销30万-40万元 。其实顾女士每个月只有7000多元,虽然收入差不多,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孩子高昂的花销 。
 
另外,据亲属介绍,顾的孩子留学日本5年从不打工 。为了儿子,母亲顾某曾多次向朋友借钱 。这次,顾某可能真的凑不到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招致孩子以刀相向 。
这件事又给我们大家上了一节生动的悲情教育课 。为什么孩子考试不理想要父母买单?为什么孩子年龄大了仍要父母供养?为什么父母一时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追根求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责任心的缺失是导致一系列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
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在孩子培养的过程中,只重养,不重教,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只停留在其物质需要的层次和水平上 。我们身边的许多父母,自己省吃俭用,但对孩子却什么都舍得买 。孩子也习惯父母长期的默默奉献,对“辛苦”没有切身的感悟,不懂得感恩,更不懂责任 。
在此我们有理由呼吁各位为人父母者要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为第一要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领路人,因此父母要积极呵护孩子心中的责任感幼芽,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
首先父母可以借助书本中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
书本知识如浩瀚的大海,取之不尽 。书中的故事熏陶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 。于孩子责任心教育几乎每册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都有,并且在不同阶段对孩子进行分担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的重要性教育 。如:品德与社会教科版三年级《妈妈您放心吧》教育学生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干;爱自己的家人,关心家人;有责任为家里分忧解愁;做力所能及的事 。又如:教科版四年级《同在蓝天下》我们有责任关心、理解、尊重残疾人、老人和有困难的人 。再如:教科版五年级《振新中华,我们的责任》学习12岁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责任搞好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象李四光一样全部献给祖国 。通过这些故事,主人公这种伟大的责任感会对学生的心灵有深层的触动 。
其次父母可以从身边树立的榜样对孩子进行教育
身教胜于言传 。责任心并非虚无飘渺彻的东西,除了故事的熏陶,还应从身边树立榜样,让孩子感到责任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例如在学校周围的同学做值日尽职尽责;同学孝敬父母,关爱残疾;汶川大地震,解放军、武警战士、警察、消防队员、白衣天使、干部、职工、农民、教师、学生、自愿者……他们不是各尽其责地救人吗?时间就是生命、人人都快点!快点!再快点!仅然有序地抢救生命,抢救伤员,抢救一切有希望的人!这不是活生生的榜样吗?这些都是家长不可多得的活生生的素材 。
再次父母要求孩子要从自己的事做起,从点滴细节做起
强化责任意识,培养责任能力,应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责任后果 。有一个年仅11岁的少年,踢足球时不小心把一家商店的玻璃砸碎 。赔钱后,孩子的父亲把帐记到孩子的头上,对他说:“玻璃窗是你弄坏的,你应该负起赔偿的责任 。我现在帮你垫上,你要利用假期的时间打工,把这笔钱还给我 。”结果,少年干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活才还清这笔钱 。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 。里根常常提起少年时的这件事,觉得是父亲教会他做个负责任得人,这使他受意无穷 。责任心教育不妨让孩子从学会对自己责任开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该孩子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事,父母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经历 。如在家要自己起床、叠被、睡觉等,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自己看完的图书要自己收拾起来;在学校,上学时书包自己背,作业自己完成,上课认真听讲,老师提的要求,要自己完成 。在社会上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 。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受人尊重,能给自己带来成功喜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