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知识意义 花卉纹铜镜——宋代


铜镜知识意义 花卉纹铜镜——宋代

文章插图
花卉纹铜镜(宋代)
宋代铜镜因多实用于生活,镜体比较轻薄,镜钮小或无钮 。纹饰民俗化特点显著 。在中国铜镜的合金成分方面,宋镜也是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宋镜与汉唐镜不同,含锡量减少,含铅量增多,于是一反汉唐镜铜质银白色泽,而为黄铜色泽 。
此镜直径13厘米,重174.5克 。素缘,呈圆形,直边,银锭形钮,花瓣钮座 。镜中的主题图案采用环绕式和对称式的手法,绘缠枝花卉纹,纹饰清晰,线条舒朗,布局清新明朗、流畅华丽、生气充沛、柔美自然,寓意吉祥,充满了浪漫的情趣 。
古人最早用水作镜照面,后来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就用青铜盆盛水作镜,古人所说的“鉴”其实是用青铜盆或缸盛水作的镜,与后来所说的铜镜的镜还不太一样 。在古代商周时期铜镜是用来祭祀的礼器,春秋至秦时期,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地走向民间,是人们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具,到宋时期一般用作陪嫁品 。铜镜纹饰的风格和特征,会受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不同 。这枚铜镜主题纹饰为花鸟图案,符合宋代时期的特点 。
而此枚铜镜锈色自然,保存完好,图案刻画生动飘逸,无不体现了宋人的乐观、自信,对美好生活的贪恋 。值得珍藏!
铜镜知识意义 花卉纹铜镜——宋代

文章插图
铜镜知识意义:
1.真品铜镜一般都是经过了上千年的自然埋藏,由于水土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类似再生矿的新化合物 。按电化学原理,一般真铜镜锈长在高处,恰恰和赝品锈浮于凹处相反 。
2.距今4000多年的齐家文化时期,铜镜就已经诞生了 。铜镜的制作工艺在历朝历代的打磨下越发精进 。产生了诸多集结各类特色工艺于一身的佳品 。直到清代中后期才逐渐被工艺简单更加实用的玻璃镜子取代 。铜镜的正面是映照成像的光滑面,背面铸有融合时代风情的花纹与文字 。
铜镜知识意义 花卉纹铜镜——宋代

文章插图
【铜镜知识意义 花卉纹铜镜——宋代】
3.铜镜原本是古人使用的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如今古铜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浓缩文化,鉴证历史,创造财富,陶冶情操,成为人们投资收藏的古代艺术品 。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无不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 。
4.铜镜就是镜子,但是在明清以前,镜子的镜面主要还是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制成,所以称作铜镜 。明清之后玻璃等工艺传入中国,就开始有了玻璃制的镜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普遍用的镜子 。
铜镜知识意义 花卉纹铜镜——宋代

文章插图
5.一面古铜镜,真正的收藏家会把玩一生 。而伪藏家只会醉心于铜镜交易价格所带来的利益 。
6.铜镜与中国古代其他青铜器一样,都以范铸方式铸造,即事先用粘土制作泥范,然后在泥范对合的空腔内注入熔化的铜汁,冷却形成器物 。中空容器铸造时,需要一组内范和一组外范,铜镜是一种实体物件,铸造工艺相对简单,铸造时只需外范,无需内范 。铸造铜镜的外范分为两片,一片外范表面平整,对应着铜镜的镜面,另一片外范表面有凹凸的纹饰,对应着铜镜的镜背 。将两片外范对合,中间即形成一个薄片状的空腔 。往空腔内注入熔化的铜汁,待铜汁冷却凝固后,打碎泥范,就能得到铸好的铜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