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夷岩茶的知识 母树岩茶大红袍

【关于武夷岩茶的知识 母树岩茶大红袍】传说明朝时期 , 一位举人上京赴考 , 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 , 腹痛难忍 , 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 , 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茶 , 举人喝后病痛即止 。考中状元之后 , 他前来向和尚致谢 , 问及茶叶出处 , 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 , 将其披在茶树上 , 故得名“大红袍” 。
而这几棵茶树 , 就是如今蜚声海外并带有神话色彩的茶王——母树大红袍 , 它位于武夷山市岩茶厂茶园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 , 共三丛六株茶树 , 分3个品种 , 北斗1号、北斗2号和奇丹 。
作为“主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 , 母树大红袍成为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6年起武夷山市政府做出要决定:对母树大红袍“停采留养” , 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 , 以促其“延年益寿” 。
如今 , 这三丛六株母树永远成为武夷山的一道景观 , 而它的韵味 , 也只能成为茶客们的一种想象!

关于武夷岩茶的知识 母树岩茶大红袍

文章插图
关于武夷岩茶的知识
1.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 , 发源于明末清初 , 在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工艺形成的茶类 。鲜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 , 俗称开面采 , 杀青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以经非酶性氧化 , 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 。
2.长期的自然杂交和人为选择 ,  武夷野生茶树(菜茶)形成了许多形态及品质特征类型 。经过反复选育和对比 , 最后以成茶品质优异为首要标准 , 选育形成许多名丛和包括大红袍在内的珍稀名丛 。据林馥泉1942年调查 , 武夷名丛数目不下千种 。这些名丛世代相传 , 争奇斗 艳 , 加上人工精心培育 , 不断提高了岩茶的品质 , 使武夷岩茶声誉长久不衰 。
关于武夷岩茶的知识 母树岩茶大红袍

文章插图
3.岩茶的茶树品种非常多 , 其中有一小部分属于紫芽种(紫芽种制作成的岩茶可以称为紫芽茶) 。紫芽种是多个品种的统称 , 不能单列或归为一个品种 。如:大红袍、九龙袍、紫牡丹、状元红、红海棠、红孩儿、小红梅等等 。
4.造成武夷岩茶身价不菲的原因 , 除了品种齐全、环境优越、植培科学和工艺独特的因素以外 , 还因为闽北地区偏安一隅 , 交通不便造成物流不畅 , 好似养在深闺无人识 。加之“碧水丹山”般的特殊产地 , 武夷岩茶存量资源有限 , 成为“月涧云龛之品” , 享“乞丐外表 , 皇帝身价 , 菩萨心肠”之誉 , 也就不足为奇了 。
关于武夷岩茶的知识 母树岩茶大红袍

文章插图
5.历史上将岩茶: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大红袍、半天妖列为五大名丛 。后大红袍常被单独列为一大名丛 。此外 , 在武夷山占有一定份额且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丛有:奇丹 , 奇兰 , 黄观音 , 肉桂、金钥匙 , 十里香 , 老君眉 , 金佛等 , 这些名丛历史悠久 , 由于品种不同 , 它们风味各有千秋 , 历久不衰 。
6.岩茶的茶味之浓重 , 在于其品饮后口腔的收敛性 。在我们评茶时 , 常有此因素存在 , 而评价的词汇 , 则是“强”与“弱” 。这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要素 , 与之挂钩的 , 则是“回甘” 。所以它并非像红茶那么温婉 , 它是带有刺激性的 。有人如此形容 , 喝着XX一紧 。而后回甘是否来的快速持久 , 亦是评判的重要标准 。若是两杯入喉 , 不久觉颊边生津 , 口齿清甜 , 则为上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