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和瓷为什么不一样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格( 三 )


一般说瓷器形成应该具备的几个条件是(这也是瓷器和陶器的本质区别):
在原料的选择加工上选用高岭土或瓷石,其主要表现是胎内三氧化二铝( Al2O3) 含量的提高和三氧化三铁( Fe2O3) 含量的降低,使胎质呈白色或灰白色 。而陶器的材料则是普通的黏土 。
经过1250℃以上高温烧成,使胎质烧结致密,不吸水,击之发出清脆的金石声 。而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不高于1250℃ 。
第三、在器表施釉,并经过高温烧成使胎釉结合牢固,釉面均匀 。
三者之中,原料是瓷器形成的内因,烧成温度和施釉是瓷器形成的外因,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而三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形成瓷器 。
这也是为什么在远古时代,只有中国才能产生瓷器的重要原因,因为当时只有中国才能在技术、材料、工艺上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 。
描述上述结论简单,而要形成这个结论,是华夏祖先用了1000多年将近2000年的不断试错历史才总结、固化出来的 。
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几个关键因素的形成和演变 。
【陶和瓷为什么不一样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格】高岭土(或磁石)的发现和应用
实际上,我国传统的日用陶瓷的主要原料, 应该说都是粘土, 高岭土仅仅是粘土矿物中的一个大类品种 。高岭土可以用来制陶, 也可以用来制瓷 。因此,单纯以是否用高岭土作为原料来判别是简单和片面的 。
其实,原始社会, 我们的先人刚开始制陶的时候是没有后来这么强的判别能力的 。对于原料来讲,一定是只要有粘性,能活成泥,就能用 。比如随处可见的田泥、地表等表面易熔粘土均可作原料来制造陶器 。随着制陶生产活动的日益丰富,慢慢的开始对材料的不同性质开始有了认识,最初的认识可能也是表层的,比如:开始注意通过选择、细筛、淘洗等手段获得泥质较细的材料 。冶金术发明后,通过对火的不断使用发现,不同的土质中的金属含量是不一样的,这对陶器烧结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 。
在这个过程中,高岭土是和其他的原材料一样早就被发现、并使用的,只是一开始并没有发现高岭土的优异特质 。比如,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遗址中, 有不少白衣彩陶就是用高岭土作胎烧制而成的 。但是当时的用火技术还没有达到要求,只是到后期随着用火的温度逐渐提升和材料的不断反复尝试,以及材料的筛选、淘洗的精细加工手段的配置等多种手段的实验组合,最终发现高岭土1250℃以上高温时,才能形成质变 。也就是作为瓷器的几个最显著的特点才可能形成 。如胎质烧结致密,不吸水,击之发出清脆的金石声,在器表施釉,并经过高温烧成使胎釉结合牢固, 釉面均匀等 。实际上,这是一个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的不断试验的过程才可能达成的 。
另外一个方面,从高岭土矿藏在中国的分布上看,也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我国是个高岭土矿产分布极广的国家,客观上为我们的先人在高岭土的率先应用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
下面是我国的高岭土矿产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分布涵盖了中国中部、东部、东北部、南部绝大部分地区,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

陶和瓷为什么不一样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格

文章插图


高岭土现在已经不光是仅仅在陶瓷上应用了,它现在已经广泛的用于造纸、陶瓷和耐火材料,其次用于涂料、橡胶填料、搪瓷釉料和白水泥原料等行业领域了 。
高岭土具有其很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物理性质,具体的工艺性能更加广泛了,有白度、亮度、颗粒分布、可塑性、结合性、粘性、干燥性能、烧结性、烧成收缩性、耐火性、悬浮性、可选性、吸附性、化学稳定、电绝缘性等优秀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