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马路上的车教案( 二 )


2、演一演 。老师与五位幼儿自选一种车的模型 , 并自由选择一种与自己不同的车两两结成车队 , 进行车速表演 。其它幼儿当指令员发口令 , 游戏结束后师幼共同小结表演情况:小汽车和摩托车比 , 小汽车快 , 摩托车慢;摩托车和自行车比 , 摩托车快 , 自行车慢;小汽车和自行车比 , 小汽车快 , 自行车慢 。
四、比一比 , 记一记 。
引导幼儿把观察表演的结果记录下来 。
1、介绍记录盘、操作材料、操作要求 。师:每个小朋友有一个小篓子和一个记录盘 , 小篓子里有许多的车 , 记录盘上有两条马路 , 每条马路前面有一个小动物 , 马跑的快作为快标记 , 乌龟跑的慢作为慢标记 。请小朋友把刚才看到的表演结果记录下来 , 先想一想 , 什么车和什么车比 , 它们谁快谁慢 , 把跑得快的车放在快标记后面 , 跑得慢的车放在慢标记后面 。
2、幼儿进入操作区进行记录 , 教师巡回指导 。
3、请个别幼儿介绍记录情况 。
五、玩一玩 。
幼儿在游戏《愉快的旅行》中根据音乐快慢的变化控制车速 。
1、幼儿自主选择一种车的模型 。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 并进行安全教育 , 幼儿按要求进入场景二——马路 。
师:小汽车跑得最快站在前面 , 摩托车比小汽车慢 , 站在小汽车的后面 , 自行车速度最慢 , 站在摩托车后面 。我们去旅行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 车要跑在马路上 , 并注意保持车与车之间的距离 。
3、幼儿根据音乐快慢的变化控制车速进行游戏 。
【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马路上的车教案】课后反思
《马路上的车》这个活动 , 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 。老师活泼的外形、亲切的语言、准确的角色定位 , 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 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地感受、体验 , 了解速度的快慢 。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录的结果看 , 本次活动是他们所喜欢的 , 也是成功的!我觉得活动的目标定位科学、合理 。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为幼儿在通过多种方式体验快慢的基础上学习运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区分快慢 , 初步了解快慢的相对性 , 这符合中班幼儿注意容易分散的年龄特点及喜欢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学习特点 。
活动从容易引起孩子注意的速度现象切入 , 再通过老师的引导 , 孩子们的亲身体验 , 他们获得了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区分快慢 , 这就提升和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经验 。从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可以看出 , 其核心目标已达成 。目标定位不高不低 , 而且清晰 , 具有可操作性 , 能及时检测 。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还在于 , 老师在“突出重点 , 突破难点”方面处理恰当 。
首先 , 从活动的时间结构上可以看出 , “学一学、演一演 , 比一比、记一记”这两个环节花了近15分钟左右 , 大约占整个活动的一半时间 , 可谓是“浓墨重彩”啊!
其次 , 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 , 有效地突破了“三种车之间的两两比较”这个难点 。观看完多媒体画面后 , 孩子们的印象只停留在“小汽车跑得最快 , 自行车跑得最慢 , 摩托车在中间” , 虽然老师还问了“谁跑得最快?它比谁快?还比谁快?”但孩子们还是有点模糊 。因为多媒体画面上有三种车在比 , 而两种车又怎么比呢?再说刚从小班升入中班的孩子 , 记录的经验不够丰富 , 连比较都有困难 , 记录就更别提了 , 但是通过“学一学 , 演一演”这个环节 , 孩子们就非常直观地了解了两两比较的方法 , 同时还为后面的记录作好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