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工夫红茶生产历史及品质特征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产于福建东北部政和县,是著名的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 。

政和工夫红茶生产历史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政和工夫外形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呈金黄色,极为美观 。
其香气独特,颇有紫罗兰的香气,茶汤红艳,滋味醇厚 。它既宜于清饮,又适于加入白砂糖、牛奶调饮,历来蜚声于国外 。
政和工夫红茶生产历史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生产历史悠久
政和工夫红茶,是“闽红”中的上品,据称它是由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工艺传入政和后,逐步演变为“工夫红茶” 。
政和工夫红茶生产历史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它原产于政和县铁山乡的锦屏行政村(古称遂应场)的仙岩山,被称为“仙岩茶” 。1800年,政和县遂应场已盛产中外驰名的“遂应场仙岩工夫红茶”,远销英国 。
政和工夫红茶于19世纪中叶开始制造,产区以遂应场为中心 。由于成茶品质特佳,售价倍高 。
当时茶商云集,牌号林立,商标名目繁多,尤以“万先春”牌号,“遂应场仙岩工夫”商标最为出名 。
政和工夫红茶生产历史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光绪五年(1879)政和县发现政和大白茶后,优良品种得以大量繁育、栽培 。茶商叶之翔等人于1896年采制政和大白茶品种,经改进工夫茶加工工艺,进一步提高品质,声誉大振 。
1950年始至1992年统一归由国营政和茶厂进行精制加工,着力恢复传统的质量风格,“政和工夫”红茶得以重新问世 。
政和工夫红茶生产历史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独具高山茶品质
政和工夫红茶是福建红茶中最具有高山茶品质特征的一种条形茶 。
其优良、独特的红茶品质与优异的产地自然生态环境、茶树品种、制茶工艺等关系密切 。
政和工夫红茶生产历史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全县山岭重叠,丘陵起伏,海拔在200~10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碱度适宜,茶树生长茂盛,具有“高山出好茶”的生态条件 。
政和工夫之所以长期保持它的品质特点,除了自然环境宜于植茶外,选育良种,工艺精湛,合理拼配,是其重要因素 。
政和工夫红茶生产历史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作为政和工夫主体的茶树品种——政和大白茶,叶肉肥厚,芽心遍披白毫 。
另外从小叶种(政和小茶)上采摘的芽叶制成小叶型的原料茶,香高、味醇,有花香特色 。
将大小茶分别加工精制成型后,按一定比例拼配成各种等级的工夫茶 。
政和工夫红茶水浸出物、多酚类化合物等内含物高,形成了浓厚鲜爽、富于收敛性的滋味,具有浓郁花香的特色 。
政和工夫红茶生产历史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品类特征明显
政和工夫红茶,有大红和小红之分 。
以大白茶制成的称为“大红”,其外形条索粗壮,白毫多,色泽灰黑,香气高长,汤色深红,叶底大而柔软呈古铜色 。
以小茶制成的称为“小红”,其外形细紧,色泽稍暗,香气较为低短,滋味醇和,叶底较薄而鲜红 。
政和工夫红茶生产历史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仙岩工夫,是政和工夫红茶中的上品,以仙岩大叶茶制成的红茶色、香、味三者俱佳 。芽肥叶嫩,芽心披毫,具有高山茶特有的高山韵味兰花香,汤味浓厚,闻之芳香扑鼻,饮之滋味醇厚,入口甘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