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邢窑白瓷( 三 )

五代十国邢窑白瓷
文章插图
但是 , 长时间以来 , 唐代邢窑遗址究竟在哪里 , 一直是中外陶瓷学者关注的问题 。李肇《国史补》中有“内丘白瓷瓯”的记载 , 故一般研究瓷史的学者都认为邢窑的遗址当在内丘 。可是 , 河北的陶瓷研究学者和文物工作者从1952年起到1972年 ,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 , 曾对邢台地区所辖的沙河、邢台、内丘三县进行过七次考察 , 虽发现一些窑址 , 但唐代的窑址没有发现 。到了1980年 , 又向北在与内丘相邻的临城县进行普查 , 终于在这个县的祁村、岗头村、西双井村发现了唐代的窑址群 。至此 , 为中外学者一直关注的“邢窑之谜”终于破解了 。所以 , 1992年出版的《中华文明史》明确指出 , 唐代白瓷“河北临城邢窑最有名” 。1982年至1994年底 , 内丘县文化馆业务人员在内丘县境内又查出邢窑遗址20多处 。

五代十国邢窑白瓷

文章插图
唐代邢窑白瓷 , 作为传世品尚未见到 , 但作为出土文物 , 在全国各地唐代遗址中却发现不少 。河北陶瓷学者对邢窑出土实物标本经过分析后认为 , 邢瓷不论是胎质和釉质 , 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所占的比重都是相当高的 , 无疑需要高强度的焙烧温度 , 据计算 , 邢瓷的胎质和釉质 , 是经过138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 。邢瓷的物理性能 , 与现代世界制瓷业最先进的所谓“硬质瓷”的烧成物理要求十分接近 。河北的陶瓷学者认为 , 邢瓷的物测结果 , 为“硬质瓷”烧成于中国提供了有力证据 , 把薄胎细瓷的起源提前了近10个世纪 。
五代十国邢窑白瓷

文章插图
从出土文物看 , 隋代陶瓷工艺没有显著进步 , 发展到唐代 , 陶瓷工艺在制工的精巧和造型与上色的艺术水平方面都有很大发展 , 尤其到了唐末五代 , 有重要发展 。五代历史虽然短暂 , 但新的政治中心出现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增长 , 工艺美术也有发展 。江南吴越地区相对安定 , 陶瓷工艺尤其是青瓷在当时引起普遍重视 。从明朝起流行着五代时曾出现一种所谓“柴窑”青瓷之说法 , 后周世宗指定烧制瓷器的釉色是“雨过天晴云破处 , 者般颜色作将来” 。明代记载柴窑的特色是“青如天 , 明如镜 , 薄如纸 , 声如磬” 。古文献记载“柴窑”的名称来源于世宗柴荣 , 柴器之说尚无证论 。
五代十国邢窑白瓷

文章插图
越窑的青瓷和刑窑的白瓷是唐代陶瓷中两大代表体系 , 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发出夺目光彩 。绚丽的唐三彩陶瓷更是工艺史上的奇葩 。陆羽的《茶经》中对越窑青瓷与刑窑白瓷做过生动的对比品评 , 说越窑青瓷象冰象玉 , 刑窑白瓷象雪 。有观点认为青瓷 , 中国瓷器的开始 。“古镜破苔”、“嫩荷涵露”是形容刑窑的颜色和动人的光洁 。唐代越窑青瓷的烧制成功 , 在于它对温度的控制 , 越窑青瓷三大进步还在于烧制原料“花石”的运用 , 以至陶瓷上色均匀、柔润 。“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用来形容越窑青瓷鲜丽之颜色和光洁之动人 。越窑流行的装饰纹样有莲花、牡丹、宝相花及各类动物图案 , 还有波斯风格的联珠纹 , 体现出盛世唐朝的开创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