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最懂象的人讲述象的故事 大象的故事( 三 )


人们至今都不知道象群是如何产生、如何分化的,但邱开培观察到,象群知道什么地方食物丰富,利用迁移的线路给自己圈定生存领地,每个象群都沿着占领的领地和行走路线前进,它们尊重其他象群已经占领的领地,相互间吼叫招呼一下,就离开了 。保护区里许多村寨的农作物经常被象群侵害,但不论哪一年,侵害同一片庄稼的都是同一群象或是同一头象,没有看到过多个象群争斗的场面 。野象谷里的硝塘,每个都由不同的象群专用,有的一年来一两次,有的一两年才来一次 。
但是,象群也有它们共同分享的公共资源 。
野象谷里有一个河湾,是景区观看野象的最佳场所 。象群大多都要在这里洗澡,有时一个晚上会有两群象来 。头一群玩上几个小时就走,让给另一群象 。在这里,大象都把鼻子伸到河里的泥土里,长时间不动 。邱开培猜测,“那个河湾的泥土中,可能有某种其他地方没有的矿物质” 。
人象相处的信条
1995年8月,已经几十年没有野象出没的普洱市,机场旁边的森林边突然出现了一头独象 。消息传开,引来无数人前去观看,有人还带上大象喜欢的食物 。
“对大多数没有直接受到大象伤害的人来说,这头公象是他们心中的明星,沉醉在象与人的亲和氛围中,忘记了大象凶野的一面 。”邱开培记得,这头象之后一两年内,不断往返来到普洱,夏天吃农民的庄稼,冬天走进农民的家里,把农民藏起来的粮食找出来吃了,搅得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对这头大象先是爱后是恨 。
独象因为长期独处,又大多长着一对诱人的象牙,往往成为猎杀者的目标,它们受到的伤害最多,对人也就有一种仇恨心理,任何时候都对人保持着一种高度警戒,最容易对人发动攻击,西双版纳多年来发生的大象致人死伤的事件,大部分为独象所为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邱开培总结的大象与人相处的信条 。这个信条的原则是:距离 。
因看到同伴在人类的屠杀中轰然倒下,怕人成了大象的本能反应,“它们漫游到哪里都要找森林隐蔽,就是怕人看见 。”邱开培说,在森林里,大象随时都在警惕人,如果它们与人的距离在50米之外,人不再接近它们,它们就会主动避让,避免与人发生冲突 。
象群中,总有一头象担任警卫工作,警卫象要么离象群约20多米,和象群平行着走;要么靠后与象群间隔20多米 。当象群停下来吃东西或睡觉时,警卫象也会在一二十米远的地方,观察周围的情况 。
科学界认为,亚洲象的智商比非洲象高,相当于5岁甚至7岁孩子的水平 。在邱开培看来,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可思议 。比如,象群侵害老百姓的庄稼,农民听说大象怕火,就在玉米地上烧了几堆火,但那些柴火被野象甩得远远的,照样把玉米吃了 。
为了解决人象之间的冲突,林业部门从英国引进太阳能电围栏,一开始,大象害怕电围栏,但碰了几次后,它们就有了对付的办法:用不会导电的长牙将电线挑起拉断,或是将树弄倒压在电线上,将电线压坏,然后通过;后来人们又修了陡直嵌沟来阻止大象,但到了雨季就会滑坡,大象就从滑坡处下来;或者是在没有修嵌沟的地方,绕路通过 。
备受关怀的第一头救助小象
1989年8月的一天,勐养镇大河边村的玉米地来了一群野象,它们不吃玉米,只是围坐在一起发出悲哀的叫声,直到第三天才离开 。
象群走后,村民们走近,发现一个两米深的洞,洞里有一头小象 。大家把小象抬了出来,这是一头刚出生的小象,脐带还渗着血 。原来,小象刚生下来就掉到洞里,象群守了50多个小时后,放弃了拯救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