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被迅速送到勐养保护区管理所,这是西双版纳数十年来捡到的第一头野象,保护区管理局组织了专家进行救治护理 。四五个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守候,定时给它喂奶、洗澡、量体温,记录它的一切活动,给它取名勐勐 。
在精心饲养下,勐勐长得健壮可爱,为让它适应野外生活,经过几个月的调教,终于学会吃野生植物 。经媒体的宣传,全国各地都有人汇款给它,天天都有人来看望它,给它送香蕉等水果 。
勐勐一直被饲养在三岔河保护站,多位国家领导人来西双版纳保护区视察时,都看望过它 。
勐勐4岁时,一天突然摔倒站不起来,也不吃东西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协助下,从斯里兰卡请来一位大象疾病治疗专家 。他说小象得的是免疫力缺失造成的疾病 。大象的免疫力是吃母乳才能获得,而勐勐从没吃过母乳 。
日夜陪伴勐勐的饲养员不愿意放弃,他们用中草药给勐勐治疗 。一个多月后,勐勐还真的站了起来,跟着饲养员到处走,吃了不少东西,但是不久后,它的身子开始萎缩,食量一天比一天少,终于有一天倒下后再也没有起来 。
后来,西双版纳发现过多头刚出生的小象,有的已经死亡,有的奄奄一息 。2002年8月尚勇保护区管理所接到农民报告,发现一头小象 。小象立即被接到野象谷大象学校收养 。饲养员判断小象出生20多天,经过抢救,小象的体征恢复了正常,小象每天跟着饲养员,就像跟着妈妈一样,一刻也不离开人 。然而不久它开始发烧,直至死亡 。后来,兽医解剖发现,它的心脏有严重缺陷 。
“我们查阅资料后才知道,大象妈妈从怀孕、生产、领小象的过程中,判断出小象有没有先天疾病,如果有,象妈妈就会毫不怜惜地将小象遗弃 。”邱开培说,这是大象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不得已而为之,是动物界自我协调、自我控制的结果 。
象群迁移的时候
“野象食量非常大,每头象每天要吃100多公斤植物 。”邱开培说,大象没有固定的窝,它们在游走中,到什么地方想睡觉就在林中停下来,休息够了又继续走 。夏天食物丰富,两三个小时就能吃饱,然后去找地方玩水洗澡滚泥巴直到天亮;冬天草枯树瘦,象群要花一个晚上才能吃饱肚子 。和人一样,刚出生的幼象和两岁以内的小象,睡眠时间较长 。小象困了,不分场合倒下就睡,其他大象只好守在身旁,让小象睡觉 。
1992年夏天,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5头野象,游过澜沧江到对岸的勐海县,在那儿定居,之后不断往来于勐海县和普洱市澜沧县之间,从5头增加到10余头;5头野象到来之前,先由一头公象前来探路,探路过程中,造成3名村民伤亡 。
“当野象总量超过自然环境容量、食物供给不足时,野象就只能寻找新的生存地 。”邱开培说,象群迁移的根本动因是受食源地环境变化的影响,这对人类如何为野象提供栖息地提出了挑战 。
在他看来,要解决人象冲突,首先要解决大象的生存问题,比如,搬迁保护区里的村寨,扩大野象的森林家园;依靠生物走廊,把西双版纳的森林孤岛串联起来 。
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曾在西双版纳军分区工作过,他对大象也十分着迷 。上世纪80年代初,沈石溪发表了一篇动物小说《象群迁移的时候》,讲述了因为地震引起象群的恐慌,象群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 。为不让象群流出国外,当地军民齐心协力成功阻拦了象群,让它们回到了原来生活的森林里 。
【听最懂象的人讲述象的故事 大象的故事】2011年,邱开培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这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故事 。但也许有一天,虚构故事会变为现实,这是我们极不愿看到的 。”
- 如何找回微信删除的好友免费优质
- 在微信如何回复别人的信息优质
- 初乳的保存方法
- 正确的催乳方法
- 成熟乳的营养成分
- 牛初乳中的肽
- 牛初乳生长因子的作用
- 藻油牛初乳的功效与作用
- 活性肽的作用与功效
- 牛奶小分子肽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