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最懂象的人讲述象的故事 大象的故事


听最懂象的人讲述象的故事 大象的故事

文章插图
进入村庄的大象 。邱开培/摄
听最懂象的人讲述象的故事 大象的故事

文章插图
在密林里追象拍摄的团队,右一为邱开培 。朱敏/摄
当邱开培发现野象群休息的山包时,听见了人的喊声 。他判断象群可能要转移,急忙爬上一片开阔的山地,支起脚架,用300毫米的长镜头对准山包间的平缓地带 。果然,一群快速行走的野象,进入了他的镜头 。
这是1990年11月下旬,邱开培独自一人在森林追象的第十五天 。这天,他拍到了中国第一张野外亚洲象群的彩色照片 。
作为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邱开培30年来常常一个人在热带雨林里,忍受着孤独与寂寞,以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逃过无数危险,拍摄了大量雨林中的野生动植物,成为云南著名生态摄影家、西双版纳州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他受命创办野象谷旅游景区,把毕生的心血和感情给了大象,是最懂大象的人之一 。
只身一人密林追象15天
1973年,新闻纪录片《捕象记》在全国放映,人们第一次知道中国的野象住在西双版纳 。
1990年11月初,刚从部队转业的邱开培,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报到上班 。局长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张装在玻璃镜框里的24寸黑白照片,照片上有5头树林里的野象,影像有点虚 。这是当时唯一的一张野象照片,被视为珍宝 。
局长希望邱开培能拍到野象的照片,“好好宣传西双版纳” 。
“我向局长承诺,半年内,一定打破这个纪录 。”邱开培说 。
亚洲象和非洲象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个象种 。非洲象多生活在平坦的草原,而亚洲象在热带雨林里到处游荡 。森林密度很大,要见到它们非常难,更不可能系统拍摄 。
听说勐腊县尚勇保护区的玉米地里来了一群野象,邱开培兴奋地背上局里刚刚买回的尼康相机,坐上当天的班车,赶往200公里外的上中良寨子,“横下心去冒一次险” 。临别时,他告诉同事,如果15天后没出来,就来找他 。
11月,山下田里的水稻已收完,2000亩冬玉米即将成熟,象群帮农民“收割”来了 。每天天不亮,邱开培就带上老乡给他准备的饭,去追寻大象,他循着野象的脚印找到它们的休息地,却无法靠近 。警卫象对人的感知很灵敏,离它二三十米,它就发出低沉如闷雷一样的声音 。如果还敢靠近,它就会发出短促尖利的大叫声,向人冲来 。邱开培每天都在这样的惊吓中,畏惧不前,无功而退 。
有一天,邱开培及早发现了警卫象 。身材瘦小的他迅速爬上一棵高山榕树,但仍看不到象群 。从上午10点等到下午4点,终于,树林里传来树枝被扯断的声音,邱开培惊讶地发现,象群离他不到40米 。行动中的象群把树木扯得噼里啪啦直响,小象不时发出愉快的欢叫声 。
从官方调查到民间调查
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除西双版纳外,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有10多头野象,它们是20世纪60年代末从缅甸迁移到中国的,政府非常重视对它们的保护,专门建立了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 。
那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中国有多少大象 。1990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进行为期3年的野象种群调查 。邱开培也参与了这次调查 。
在当时的条件下,调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调查人员进山出山都非常困难和危险 。夜晚,森林一片漆黑,他们只能困守在用竹子茅草搭建的高高的观象塔上;白天,森林杂草太密,常常听见大象的声音却难见其影 。调查组工作两年,一张野象的照片都没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