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瓷器的特点

官窑最早产生于唐代,到了宋代,官窑成为一种专用的名称 。在北宋的都城开封和南宋的都城临安附近,都设置有专门烧制瓷器的窑口,这些窑口就被称为官窑 。

官窑瓷器的特点

文章插图
【官窑瓷器的特点】从民窑分离出来的官窑,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它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它利用权势从全国范围调集了大批技艺高超的工匠,使用最优质的原材料,不惜工本地追求产品质地和艺术性 。
第二、产品既有艺术性很高的实用品,也有毫无使用价值的纯艺术品,如明代的薄胎瓷,又称脱胎瓷,整个器物薄如蝉翼,只见透明的釉,几乎不见胎骨,映着光可以看见手上的指纹,古人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来形容它 。这种瓷器制作起来费工费时,还要有很高的技术 。制作时要对胎体反反复复地修刮,才能把两三毫米厚的粗坯,刮成鸡蛋壳那么薄 。这么娇贵的东西,只有官窑做得出,皇家玩得起 。
第三、官窑瓷许多器物的器形、纹饰都由内廷甚至皇帝本人出样,工匠们照章制作,这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 。不少官窑瓷虽工整精细,但不够灵动、缺乏生气 。
1709年,清雍正帝下令仿造明朝五彩瓷罐,他在圣旨中提出:“原样花纹不甚好,往精细里改画 。”1713年,他在造办处的报告上还作过这样的批示:“菊花瓣画草了,嗣后照千层叠落花瓣画 。”
雍正帝的儿子乾隆帝对瓷器的痴迷更甚,一生做了两三百首咏瓷诗,其中有不少用刻或写的方法直接装饰到了器物上 。这位多才多艺又爱出风头的皇帝,在瓷器的烧造上也常突发奇想,标新立异 。如笔筒,原本很简单,在乾隆时期却造得十分奇特 。除了图案如花似锦外,颈部还能随意转动,可以组合出甲子纪年 。这种奇特的东西并未流传普及,可见它实用价值不大,不过是皇帝的玩物 。
当然,日理万机的皇帝,不可能把很多精力和时间花在瓷器设计上,明清时代都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官窑 。主管瓷务的官员大多是有造诣的行家,他们不仅懂得技术和管理,同时又具有高深的文化艺术修养,如清康熙时的刘源、郎廷极,雍正、乾隆时的唐英等人,都为官窑瓷乃至中国制瓷业的发展与提高做出过重大贡献 。唐英撰写的((陶冶图说》,图文并茂,是一部相当完整的制瓷工艺专著,是陶瓷生产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总的看来,官窑瓷虽有某些局限性,但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确实创造出了不少绝世精品,对瓷器制造业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 。官窑瓷历来被视为代表当时社会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官窑瓷留存于世的并不多,很多典籍中记载的精品和技艺踪迹难觅,或者已经绝迹失传 。
官窑瓷器的特点

文章插图
官窑瓷器的鉴定方法:
一、首先看外型,包含线条的收放、形状等 。
二、胎釉彩,我们一清朝为例,康熙时期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健康,断口像贝壳相同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相同细,蓝彩透彻亮丽 。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 。乾隆时期胎体皎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数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
三、纹饰,纹饰与其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味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方,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表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现已安靖下来,则有耕织图等 。雍正时期已根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较为盛行,考究俊美,规划也愈加合理 。乾隆时期纹饰杂乱,点缀烦琐,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显着,比方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