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40个典故 战国时期的故事( 四 )


21
表里山河
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 , 晋楚决战之前 , 晋文公的谋臣 , 他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 , 他认为即使仗打败了 , 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 , 也可固守无虞 。
后世常用“表里山河”说明地理国防之固 。而元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 , 波涛如怒 ,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者 , 意踟蹰 。中的“山河表里”即用此事 , 一方面说明潼关形势的险要;另一方面反衬诗人一路所见秦汉宫阙的破败 , 百姓处于战乱之际的无边苦难 。
22
甘拜下风

春秋战国时期的40个典故 战国时期的故事

文章插图
出自《左传 僖公十五年》 。在秦晋韩原之战中 , 晋军大败 , 晋惠公被秦兵所俘获 , 晋大夫头发蓬乱下垂的拔帐随行 。秦穆公劝说道:“二三子何其担忧也!寡人准备请晋君去我秦国 , 岂敢太过分呢(这是表面上安慰晋国大夫等人的话)?”
晋大夫于是三拜稽首道:“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 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 群臣敢在下风 。”实际上晋大夫这番话 , 是与秦穆公约誓 , 希望他说了话要算数 。“下风”的意思就是你的诺言不仅天地共鉴 , 我们在下这些做臣子的也都听见了 , 希望你不要食言 。
“拜下风”原是谦恭卑怯的举止 , 后逐渐又演化成“甘拜下风”的成语 , 用为甘居下列的自谦词 。
23
背城借一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公元前五八九年 , 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 , 齐顷公派大臣宾媚人(即国佐 , 曾主持齐国之政)带上贿赂去见晋军主帅却克 , 当晋方提出屈辱齐国的苛刻条件时 , 宾媚人本着维护齐国尊严 , 坚决地加以拒绝 , 并准备”背城借一“ 。
鲁、卫两军主将 , 都劝告却克与齐停战求和 , 晋终于放弃了继续进攻的主张 , 签订了盟约 , 齐国得以转危为安 。后来以“背城借一”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
24
班荆道故
出自《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时 , 楚国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与蔡水师子朝(文公之子 , 公子朝)的儿子公孙归生是好朋友 。伍举娶与王子牟(即申公) , 王子牟因犯罪逃亡后 , 楚人皆言:“王子牟逃亡实为伍举护送之 。”于是伍举也因受牵连而逃奔到郑国 , 然后准备到晋国去 。
恰在这时 , 公孙归生也将要去晋国 , 二人在郑国郊国相遇 。他们“班荆(扯草铺地)相与食(坐在上面 , 一面吃东西) , 而言复故(一面攀谈返回楚国的事情) 。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
25
苌弘化碧
出自《庄子外物》 。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 。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 , 苌弘曾帮助过范氏 , 晋卿赵鞅为此声讨他 , 晋君怪怨周敬王 , 周敬王便把苌弘杀死 。
苌弘死于蜀 , 蜀人感之 , 以柜盛放其血 , 三年而化为碧玉 , 及精诚之至也 。当然化碧之说为后人的演义 。后来常以“苌弘化碧”来比喻忠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为国献身 , 忠烈精神长存 。像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就有死后 , 鲜血化碧一说 。
26
悬梁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