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实现幼小衔接


每年都会有一批孩子面临这样的转型:从幼儿园“小朋友”变成一名小学生 。然而许多适龄儿童在上学之初会觉得无所适从 。
一段时间后,仍有些儿童会带着哭腔对家长说:“我不想上学啦,我要回幼儿园 。”那么,如何更好的实现"幼小衔接",让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幼儿心理教育学专家鲁杰 。
《北京参考》: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应如何发挥作用?
鲁杰:上小学是孩子一生中,特别是学习生活阶段,有着特别意义的一件事情 。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中间会有一个落差 。每个孩子不一样,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不相同 。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来说,特别需要父母去帮他们一下 。家长要通过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帮助孩子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北京参考》: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鲁杰: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最明显的不同是作息时间 。如早上,幼儿园的孩子通常可以在8:
00之后陆续到园,但对于所有小学来说,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必须在早上7:
45开始 。孩子面临的问题是早上需要更早起床 。这里面还包括吃早餐、坐车、过马路的时间等 。还有中午作息时间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午饭时间早,每天有两个多小时午休时间 。而小学生一般每天没有午休时间 。
一年级的孩子一般在下午3:
00才结束一天的学习课程 。有的瘵有晚托班,有的没有 。
《北京参考》:那么,在作息方面如何做好准备?
鲁杰: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有些家长晚上有看电视的习惯,还有些家长工作比较忙,晚上10-11点才能回家,由于各种原因影响了孩子的睡眠,以致孩子早上起不来,影响第二天上课 。不是孩子想睡心理学 。而是睡眠时间不够 。特别入学前几个月奕养成早睡习惯 。
晚上8:30—9:
00就上床睡觉 。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上课时精神饮饱满,才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
《北京参考》:
一年级孩子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什么?
鲁杰:在学校里,孩子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养成在35分钟内坐得住的习惯 。刚入学孩子如不经过注意力方面的适应性训练,非常难以适应学校生活 。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对将要上学的孩子进行静坐训练,特别是对好动的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静坐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体方法如下:
选择一个安静、外界干扰小的环境,家长和孩子相对而坐,每天坐2-3次,每次坐的时间从5分钟慢慢延长到8分钟、10分钟 。
一般认为儿童如能持续静坐15分钟,其注意力就能胜任课堂学习 。放学回家后,孩子还缺乏完成作业的执行任务意识与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有些孩子回家后,家长问他有没有作业、有什么作业,孩子的回答除了不知道还是不知道 。这是因为小学和幼儿园的学习规律不同,有些孩子适应力不强,头脑里还没有做作业的概念 。到了大班下学期,老师大多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类似小学生但又有别于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其目的是为了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其中一部分需要家长们来协助完成 。
例如:老师会让孩子自己向家长转述作业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主动性和记忆能力 。因此家长应配合老师多询问孩子是否有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什么 。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孩子养成放学回家帮作业的良好习惯 。
一年级孩子的书面作业不多,口头预复习工作会更多一点 。家长应该让孩子在上学前就养成晚自修的习惯,每次可让孩子坐在固定的位子上,或者给他讲故事,或者让其涂涂画画,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