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的收获( 三 )


改善亲子关系是父母也是孩子的愿望,但是很多时候双方都想放弃,因为太辛苦了 。常见的,是孩子无法适应父母唠叨,主观,强势,权威,保守,和固执的管教方式﹔而父母看到孩子自我中心,异想天开,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经不起挫折,意见太强,我行我素,以及桀骜不驯,也有说不出的苦衷 。其实,要做个称职的二十一世纪父母并不容易,因代沟引发的歧见导致亲子各说各话的局面,就是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 。
那么,是谁先让步呢﹖严格来说,跨出第一步的责任在于父母,先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化解僵局 。
选择合适沟通方式
如果我们坚持自己习惯的沟通方式,却不考虑对方的感受,沟通就会出现瓶颈 。好比坚持用写信的方式与盲人沟通,却不提供点字的服务,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有专家建议在夜晚与孩子沟通,因为他们那个时候精力不够旺盛,心态比较柔软 。不过也有的孩子正忙着写作业,不然就是和朋友在网上聊天,未必有心与父母闲聊,因此父母要视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时间 。
还有父母一早起来就数落孩子赖床,睡太晚,早餐不吃完,成绩跟不上,而孩子的反应如何呢﹖在睡眠不足半醒半睡的情形之下,不是右耳进左耳出,就是和父母杠上了 。若常常如此,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形像就是从早唠叨到晚,也不想沟通了 。所以要依照个别状况,选择双方都有意愿的时间沟通,才是有效实际的做法 。
修补关系裂痕
每个人都有说错话的时候,尽管用心良苦,若是对方不能理解,仍然带来杀伤力 。如果父母曾经太过权威,可能因此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然就是常否定孩子的想法,制造了一言堂的家庭气氛,也是问题的来源 。虽然父母是为孩子着想才会作风强势,但是成长原本就是试误的过程,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权利,未必对他们有益 。而这并非不负责任,是孩子需要父母对他们有信心,肯定他们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
多做正面思考
爱之深责之切,父母责备孩子的时候,除非孩子认同父母的观念,否则爱的动机还是不容易传达的 。虽然父母有责任管教孩子,但互动的时候,不要总是用训话的态度 。而孩子被挑毛病的次数多了,会推想父母不喜欢他,一旦有了成见,逆反性就会愈演愈烈 。如果父母勉强说些正面的话,却依然不改负面思考的习惯,迟早都会被孩子看出里外不一的矛盾,不就犯了言不由衷的忌讳吗﹖在此同时,父母迟迟不见孩子的改变,也会失去耐心 。
因此,父母要多用正面思考,否则就算改变沟通的语言,亲子关系的进展还是有限的 。
父母遇到教养难题的时候,都希望得到快速好用,并且立竿见影的秘诀,但有效的沟通靠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重要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生命的交流 。若是父母自己的心灵状态出了问题,情绪不好或压力太大,加上夫妻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也会受到波及的 。如果父母正为劝导热衷上网的孩子能自制而伤透脑筋,为管教日渐叛逆的孩子而费尽心力,学习突破亲子沟通的瓶颈,将有助改变这个现状 。



华人家长入乡不随俗
偏差行为



假如你的女儿在家课册内冒了你的签名,给你发现了,你会怎样处理﹖
“我会视乎情况,看她为甚么这样做,再作决定 。”
“冒签名一定不对了,还要视乎甚么情况,不对就是不对﹗抵闹 。”
“小时我也试过,没甚么大不了 。”
我问过几个人,答案都跳不出以上的框框 。朋友说当她发现女儿冒了她的签名后,她先是不动声色,了解究竟是件甚么事 。家课册内有学校的特别日子、假期、参观、测验,有时还要学生把要做的project也填上去,让家长了解子女学习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