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的收获( 四 )


朋友的女儿在一个星期天忘记给妈妈签名,到星期一返学时,可能怕老师问起,便冒了她的签名 。她既不是犯了错给学校记过,也不是忘了做功课等,总之是贪方便 。
她直接的问女儿,女儿直认不讳 。朋友的反应出奇地冷静,亦很开明的跟女儿说她总不可了为了贪求方便而这样做的,因为冒充他人签名的行为是犯法的 。她明白女儿不是为了掩饰甚么不让她知道,但她亦很清楚的让女儿明白她的行为是不当的,假若将来她出来社会之后,产生的后果亦很严重,她是要承担责任的 。
如果不问情由,骂了再算,这样亲子关系将会被破坏﹔子女是不会跟你说他为甚么这样做,因为你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作出了判断 。如果认为是小事也是应该 。事实上这件事是小事,但不代表是对的,父母应该清楚展示态度,子女才会跟从你的道德标准,否则你的“视若无睹”将会造成他将来的“目无法纪” 。
朋友做了一个很好的demo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会做出一些偏差的行为,做父母的先不要反应过敏,要保持同理心,站在子女立场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才作出判断,并以循循善诱的态度去把子女的偏差行为纳入正轨 。
这个朋友教子女是有一套心得,我偷师不少 。



突破亲子沟通的瓶颈
绝世好妈:最美好时光



文/Echo
不就只是和儿子好好的吃一餐嘛,我兴奋成这个样子干嘛?但慢慢的我眼眶浮起了一层泪光——我想起了一些往事,那整30年前的往事 。
每一个月,我至少会带阿为去一家餐厅,两母子坐下来,好好的吃一餐 。
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习惯,我已经忘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我则没有去深思,直到两个月前 。
两个月前的某一天,我牵着阿为在闹市的一家日本餐厅前打电话给阿洛,告诉他我和阿为今天不回家吃饭了,请他转告他母亲不用准备我们的饭 。
在家埋头苦干的阿洛很羡慕的问我们这一回要去吃什么?我很兴奋的告诉他,我刚拿了稿费,想请阿为去吃日本餐 。他说好,可是想想就问我:奇怪,不就是好好的吃一餐嘛,怎么我会兴奋成这个样子 。
盖了电话,我细细思索,也有点好笑,是呀,不就只是和儿子好好的吃一餐嘛,我兴奋成这个样子干嘛?但慢慢的我眼眶浮起了一层泪光——我想起了一些往事,那整30年前的往事 。
隔着30年的岁月往回望,我看到三十多岁的母亲拉着我和姐姐的手,往住家附近的小贩中心走,我们停在卖糖水的摊位,妈妈问我们要吃什么?有红豆水绿豆水汤圆……那是我和母亲很亲近的时候 。
我们家是小贩之家,每一天从早忙到晚,这样的时光很少有,每一次跟妈妈去那家摊位买糖水,我都很开心 。
一直烙印在记忆里
这画面一直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每次不如意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记忆片断,它能奇迹般的抚平我的心 。
后来慢慢的长大了,家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好到没有这样的闲情去吃一碗糖水……但那种被妈妈牵着手去吃东西的感觉,我是每一次想起就想落泪的 。
后来,结婚的两三天前回到家乡,和妈妈弟弟到小镇的市区去办“嫁妆”,走在街上,我好象变成了当年的小女孩,依偎着妈妈,可是,我心里很明白,再过几天,我就要出嫁了,我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了,当年那个买糖水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停车场 。
后来的后来,我自己也有了小孩,开始会去揣摩母亲当年的心情,才三十出头的母亲,拉着两个小女孩的手,是怎么样的心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