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蟠虺纹三鸟盖豆有哪些主要特征


春秋后期蟠虺纹三鸟盖豆有哪些主要特征

文章插图
春秋后期蟠虺纹三鸟盖豆
蟠虺纹三鸟盖豆,高21.5厘米,口径18.6厘米,重1.92kg 。
豆大腹,高足,有盖 。盖上饰三立鸟及蟠虺纹、綯纹等三道纹饰,器身上饰蟠虺纹、綯纹等二道纹饰 。
此豆花纹精巧,所饰蟠虺纹为春秋时铜器上盛行的纹饰,其造型新颖,全器风格突破了商周以来凝重奇诡的传统 。
中国丢失的文物多达164万件,被全球47家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拥有中国最大的失传文物收藏 。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至1753年建馆 。目前馆藏中国文物多达23000件,长期展出约2000件 。
大多数古代文明的开端都是从掌握和使用青铜开始的 。除了木材、石头、粘土等天然材料外,青铜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金属 。青铜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也标志着人类迈入了文明的门槛,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向早期文明的转变 。.
中国青铜器最初是用紫铜或黄铜锻造的,后来出现了用青铜制成的铜镜 。夏代青铜器种类少,形体小而薄,纹饰少 。商的青铜器已经非常发达 。从东周到春秋时期,随着皇室的衰落和诸侯的崛起,青铜器的铸造不再是皇室的“专利” 。青铜技术层出不穷 。
青铜器是紫铜和锡的合金 。久而久之,呈蓝灰色,故得名 。中国人早就知道,在青铜冶炼中加入锡可以改变其熔点和硬度 。对于不同用途的青铜,采用不同的合金比例 。在公元前五世纪所著的《考工记》中,有关于青铜器合金不同比例的记载:“中鼎之气(剂)六分金锡一品”、“斧之气”重五 。“金锡为一”、“戟等于四分、锡为一”、“大剑三分、锡为一”、“等于斩箭为五分金,锡为一 。“二”、“剑穗等于金半锡” 。根据有关部门对部分出土物的测定,青铜器的合金成分比例基本符合这个“处方”的比例,《考工记》中的记载是可靠的 。如四木五大方鼎化学定量分析测定显示,铜占84.77%(锡占11.64%,铅占2.79%),接近六分之一的比重 。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经无损检测发现,主要成分为铜、锡、少量铅和微量镍 。添加锡不仅可以降低熔点,还可以使合金更加坚硬,但锡的含量超过25%,会使其变脆,容易折断 。因此,古人的经验是“戟分四分,锡居第一”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黄铜冶炼技术的文明 。江寨遗址出土的铜片和铜环经过冶炼,距今已有6700年的历史 。中国的青铜冶炼也较早掌握 。目前,中国最早冶炼青铜器是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 。
【春秋后期蟠虺纹三鸟盖豆有哪些主要特征】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商周青铜礼器,不仅是具有神圣气息的神器,令人敬畏,而且常常使我们被他们的巧妙构思所深深吸引 。一方面,它价格昂贵,必须满足用户,即贵族阶层的审美 。另一方面,设计也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设计师和技艺精湛的工匠,从而代表了古代商周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 。.他们的才华和灵感决定了当时铸造的青铜礼器不仅庄严,而且具有可爱迷人的艺术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