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变黄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母乳引起黄疸的原因是什么?宝妈该怎么改变呢?
黄疸是很多宝宝出生后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宝妈不太懂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奶水出现了问题?从而责怪自己,还有的宝妈听信谣言,干脆就给孩子停了母乳,而完全改喂配方奶了 。
事实上,关于母乳性黄疸的病因目前尚未清楚,宝妈不必急着自责,虽然该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要住院,但是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母乳喂养所引起的黄疸 。这种情况多数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皮肤红润,但母乳喂养不久后皮肤却变黄,不过宝宝的身体健康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正常足月的婴儿,母乳性黄疸情况会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婴儿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情况 。
经了解,大约有10%-15%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 。不过,宝爸宝妈们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只是在母乳喂养期间肤色会偏黄一些 。所以宝妈们可以放心地按照母乳喂养需求,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母乳性黄疸的知识,不妨到TOPKID在线儿童早教去看看 。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有哪些
母乳性黄疸主要可以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两种类型 。早发性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迟发性一般是在出生后7-14出现,具体的情况都是逐渐加重,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0-30mg/dl,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持续2-3周,然后缓慢下降,3-12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那么母乳性黄疸症状有哪些?
1、最明显的是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宝宝肤色会偏黄、眼白也会泛黄 。不过母乳性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
2、宝宝身体情况一般都良好 。宝宝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
3、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 。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 。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据了解,目前医学上对造成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暂时还不是很清楚,但医学研究专家们普遍认为,母乳性黄疸的出现,是因为宝宝在喝下母乳后,身体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从而出现宝宝在母乳喂养期间肤色偏黄的情况 。也有专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宝宝的小肠中被重复吸收,于是,宝宝便出现了黄疸并持续不退 。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母乳变黄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支持以上两种说法的专家,具体推测出以下三大原因: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 。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