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教孩子帮助陌生人?台湾专家给出了“攻略”

让孩子了解坏人真相却不至于对社会心生恐惧 , 让其学会保护自己但不至于自我封闭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几位台湾专业人士给出的“攻略” 。孩子既是孩子 , 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当近年来各种关于虐童等事件发生时 , 资讯发达的今天 , 我们不可能让孩子与这些新闻绝缘 。可是 , 不是每一个父母都知道如何和孩子就此类话题进行交流 , 让其了解真相却不至于对社会心生恐惧 , 让其学会保护自己但不至于自我封闭 。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几位台湾专业人士给出的“攻略”(3月底台湾发生骇人听闻的女童被斩首事件 , 引起全社会持续的长按与讨论) , 供大家参考 。
状况一:当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时 , 和孩子安全密切相关 。爸妈除担心社会新闻的模仿效应 , 想提醒孩子保护自己 , 又怕年幼孩子产生过大恐惧 。若选择不沟通社会黑暗面 , 孩子到学校 , 不确定会从同学中听到什么讯息?家长该怎么掌握分寸?
与其担心孩子接收到什么讯息 , 爸妈可更积极将社会新闻转成活教材 。以下是陪伴孩子及亲子沟通的要点:
家长先安定 , 家长不慌、孩子才不怕 。家长毋须揣测孩子听到什么 , 只要做好心理准备 , 包括安抚自己焦虑情绪、沙盘推演如何和孩子谈论 , 以从容态度关心孩子对事件的了解 , 如:你知道最近有坏人进入学校伤害小朋友吗?有此破题 , 便能进行谈论 。
沟通技巧:讨论事实 , 不要传达偏见 。当惊悚的社会事件发生时 , 人们为了安抚内心的恐惧 , 并想快速找回掌控感 , 各式臆测纷纷出炉 , 企图快速破解事件 。然而透过丑化、标签、激化所形成的偏见 , 反而造成对社会的扭曲 , 如:社会藏着很多“杀人魔”、玩电玩的人都心理变态……这种夸大式及以偏概全的想法 , 会使低年级孩子对世界产生错误判断 , 对人感到不安与不信任 。
1. 发生什么事?针对事件过度的报导 , 会催化孩子不必要的联想及恐慌 , 因此切勿针对细节进行过多描述 , 如:割几刀、流多少血等 。倘若孩子主动提及相关情节 , 家长可选择性提供讯息 , 引导孩子解开疑惧 , 同时务必关心他的感受 。
2. 发生率有多少?灾难式的夸大说法 , 会让孩子误认为:这类事件常发生 。家长可用孩子能了解的经验 , 去理解事情发生率 , 如:从过去到现在 , 它的发生比起路上车祸的发生机率少很多 。
3. 为何会发生?帮助他了解坏人的困境 , 如:他没有朋友、不快乐 , 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 也不会找人求助 , 所以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 , 他的头脑生病了 , 最后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这是情绪和心理教育 , 帮助孩子从中学到:快乐是需要学习 , 也是可学习的;情绪是需要被照顾 , 父母可成为他情绪的聆听者 。
4. 怎么保护自己?我相信父母在事件发生前 , 就在教孩子保护自己 。因此 , 社会案件爆发后 , 只要再增添少许注意事项即可 。此外 , 告知孩子 , 社会透过这些事件 , 会积极改善 , 一切会以孩子安全为重 , 如:加强学校安全防护等 。(莫兹婷 , 格瑞思心理谘商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