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贡茶

贡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一种特定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 。贡茶虽然使千百万茶农蒙受辛苦,但在客观上它也推动了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是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一)贡茶的起源
贡茶的缘起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贡茶与其他贡品一样,其实质是封建社会里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一种维系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 。贡茶的产生,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武王时期 。武王伐纣时巴蜀就以茶等物品纳贡 。这种现象有着极为明显的政治色彩,纳贡,即意味着君臣关系的确立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贡品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即所谓“致邦国之用” 。
(二)历代贡茶概况
1.唐代贡茶
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代 。史称“茶兴于唐”,“荼”去一划,始有“茶”字;陆羽作《茶经》,才出现茶书;茶始收税,才建立茶政;茶始销边,才有边茶生产和“茶马贸易”;各种茶宴、茶会兴起并进入宫廷;名茶产区多有贡茶生产 。

中国的贡茶

文章插图
贡茶制形成于唐代 。其较为直接的缘由主要是佛教与茶事的活动 。据史料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 。当时各地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 。各寺于白云深处劈岩削谷,栽种茶树者,焙制茶叶,名云雾茶 。上层人物和皇帝信仰佛教、支持佛教并把敬茶作为封建帝王礼敬佛祖最高礼仪,于是王室为了满足自己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就十分崇尚饮茶,重视贡茶生产和贡茶制的完善 。
唐代贡茶分民贡和官焙 。
民贡:即由地方主动贡献 。朝廷还选择茶叶品质优异的州郡纳贡 。当时的贡茶地区计有十六郡 。这十六郡包括今湖北、四川、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南等十个省 。因此,不难看出,凡是当时有名的茶叶产区,几乎无例外地都要以茶进贡 。
官焙:随着饮茶需求的不断扩大,朝廷又直接设立贡茶院,官营督造,专业制作贡茶,开辟了贡焙制,这是贡茶的另一个重要的来源和主要组成方式 。大历五年(770),一所著名的贡茶院在湖州长兴和常州宜兴交界的顾渚山建立 。
2.宋代贡茶
宋代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改革和建设的时代 。旧籍说茶业兴于唐,盛于宋 。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朝野“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相当盛行 。帝王嗜茶也数宋代最甚,宋徽宗赵佶更是爱茶颇深,并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 。宋代贡茶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制造上更上一层楼,无论采摘、焙制、造型、包装、递运、进献诸方面都有明细规定,命名也十分讲究 。
宋初,贡茶规模很大,五代遗存的割据政权南唐、吴越、闽均向宋廷大量贡茶 。宋代焙局除保留顾渚贡茶院之外,在建州北苑又设专门采进贡茶的官焙,规模之大,役工之多,采造之繁,远远超过前代 。
中国的贡茶

文章插图
3.元代贡茶
唐、宋时期茶叶消费生产多以饼茶为主 。到了元代,除了继续前人的饼茶制造还出现散茶消费生产,而且其地位越来越重要 。元代以生产散茶、末茶为主,团饼数量相对较少 。元代团饼茶仅限于充贡,主要是供皇室宫廷所用,民间饮茶之风趋向条形散茶 。
元代,是中国贡茶经过唐宋的发展高峰到明清的继续发展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 。
4.明代贡茶
明代贡茶经历了一个变革时期 。
首先是明代贡焙制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削弱 。太祖朱元璋出身元末农民起义转战江南广大茶区,对茶事有所接触 。他在南京称帝后,见进贡的是精工细琢的龙团凤饼茶,感叹不已 。他认为这既劳民又耗国力,因之诏令罢造 。这一举措,实质上是把我国唐代炙烤煮饮团饼茶,改革为直接冲泡散条茶的“一瀹而啜”法,遂开我国数百年茗饮之宗,客观上把我国造茶法、品饮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