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的这4大误区,家长你犯了吗?

小宝宝的肠胃十分娇弱,一不小心接触到不卫生、冷凉、或致敏食物,就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家长应该掌握一些家庭护理技巧 。孩子腹泻时,我们的护理方法是否正确?下面的几大误区,值得关注 。

宝宝腹泻的这4大误区,家长你犯了吗?

文章插图
误区一:大便偏稀都是腹泻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大便偏稀就认为腹泻了,其实不一定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 。
很多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相对多,但不一定是腹泻 。母乳喂养的正常婴儿可能每天排便6~12次,也可能每3~4天排便一次 。如果婴儿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大便化验正常,他的排便就属于正常 。
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再加上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所以母乳喂养儿大都大便偏稀,次数偏多 。
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偏稀,次数较多不一定是腹泻,关键是看孩子大便的次数是否较平时明显增加,性状是否有所改变 。
误区二:腹泻后急着止泻,滥用止泻药
腹泻是感染性因素或非感染性因素对肠黏膜刺激引起的吸收减少或分泌增多的现象 。它是肠道排泄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通过腹泻可以排除病菌等有害物 。所以,腹泻并不一定是坏事 。
治疗腹泻应重点针对腹泻原因适当用药,注意预防和纠正脱水,并及时补充营养,立即止泻并非明智之举 。
腹泻时虽然可能因丢失水分过多造成脱水,但仅仅止泻,更容易导致病菌、毒素、代谢物滞留于肠内 。如果这些物质被吸收后,会对人体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比如细菌性肠炎时,肠道内致病细菌造成肠黏膜损伤,引起脓血便,此时若止泻,肠道内大量细菌和毒素就会留到体内,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毒血症或败血症 。
误区三:腹泻就该禁食
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 。
小儿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禁食或过度的饮食控制,都会加重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甚至影响小儿的健康 。
母乳喂养的小儿,应继续纯母乳喂养,母亲口服外源性乳糖酶,但是孩子要注意少量多餐 。
配方奶粉喂养的小儿,应换为无乳糖奶粉(又名腹泻奶粉),其营养丰富,可以满足腹泻期宝宝特殊的营养需求,同时不含乳糖,既能减轻腹泻给宝宝带来的伤害,预防继发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又能确保生病期间宝宝身体发育和病情康复必须的营养供应,有助于缓解腹泻 。
正在添加辅食的小儿应适当调整饮食,以清淡为主 。可以适当减少辅食量,也可暂停辅食 。饮用米汤(水开后,下入大米,煮10分钟关火,取米汤) 。米汤营养比较丰富,而且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可有效预防因腹泻引起的脱水 。
误区四:滥用抗生素止泻
腹泻分为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 。
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由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当:喂食过多、过少或突然发生饮食种类的改变等,对食物过敏,原发或继发双糖酶缺乏等)、气候变化致腹部受凉等引起 。
感染性腹泻: 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所致 。比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如病毒性肠炎,6个月-24个月的孩子特别容易中招 。
只有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能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杀死体内的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杀死有益菌,破坏人体肠道菌群系统的平衡,加重腹泻 。所以腹泻的时候应慎用抗生素药 。应根据血常规和大便化验结果中白细胞的数量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