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晚≠聪明 宝宝几个月会说话算正常

“会说话是一门学问,说话有分寸是一种修养“ 。尽管没有科学证实孩子说话早晚与智商有关,但在民间,却一直有“说话晚的宝宝更聪明”这样的说法 。
正是因为不少家长走进了“说话晚的孩子更聪明”这样的误区,所以才让越来越多粑粑麻麻把宝宝几个月会说话这样的小问题看成了孩子成长的重点 。

说话晚≠聪明 宝宝几个月会说话算正常

文章插图
宝宝几个月会说话
说话晚的孩子真的更聪明吗?宝宝几个月会说话算正常?
其实,古人所说的“说话迟的孩子更聪明”与我们理解的并不是一个概念 。他们所指的意思是:人由于地位尊贵,说话的时候要经过反复思考,轻易不能表态,说话时也要字斟句酌,要力求准确无误,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心直口快,更不能信口开河,口无遮拦,所以才有“贵人语话迟”的说法,而并非说话越晚的宝宝越聪明 。
【说话晚≠聪明 宝宝几个月会说话算正常】一般而言,当宝宝8个月左右时,已开始有一些简单的发音了,等到一岁左右时就已经开始咿咿呀呀的学说话,并可以蹦出简单的词句 。刚开始可能是由一个字、两个字的“吐”出来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说话的字句逐渐增多,而言语的清晰度也不断增强 。
如果宝宝在2-3岁还没有学会开口说话,那么在医学上就已经可以称为言语发育迟缓 。
言语迟缓的原因很多,通常影响孩子说话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
1.生理原因
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的听力本身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比如,孩子若出现舌系带过短、唇裂、腭裂等异常,就会出现发声气流走向失常和发声协调困难,影响发音;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 。
2.心理原因
如果孩子得了孤独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会说话 。
3.家庭原因
不过,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 。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 。另外,孩子出生后一直听着方言长大,孩子周围的成人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孩子学普通话可能会有发音不准的现象 。
宝宝学说话日常的注意事项:
说话晚≠聪明 宝宝几个月会说话算正常

文章插图
宝宝几个月会说话
1、重视日常交流
换尿布时,可以说:“宝宝屁股脏,妈妈换尿布,哒,哒两下,贴上小粘条,尿布换好了,宝宝真高兴!”在喂宝宝喝水时,可以说:“喝水了 。”照镜子时,指着镜子对宝宝说“这是宝宝”,“这是妈妈” 。另外,带宝宝外出时,沿途所见所闻,均可作为与宝宝谈话的内容 。
2、适当的语言刺激
在跟新宝宝说话时,语音要轻柔,语速要放慢,还可以伴着优美的旋律 。比如:妈妈可以给宝宝轻轻地唱儿歌;给孩子读诗歌,《三字经》等等 。但是,妈妈一定要把握度,语言刺激不能过于频繁,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宝宝大脑和神经的疲惫,结果适得其反 。
3、注意语调和拟声叠词
宝 宝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对不同的语调的感觉是不同的 。父母们要用语调较高的声音和宝宝们交流 。升调用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降调用来安慰或唤起宝宝的积极 情绪 。父母和宝宝讲话时,多用宝宝喜欢听的拟声和叠词 。比如:“小鸡叽叽,小鸭嘎嘎……”宝宝听后会很开心,然后自然就模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