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的寓意和象征(感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的寓意和象征(感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感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说起来,笔者也算是有志青年 。十五六岁就决定去读师范学校,争取做个好老师,有机会还想做个好校长 。后来,虽不曾做校长但真当上了老师,还树立起远大志向:做个优秀语文教师,将来著书立说,以传之不朽!远大志向,至今犹存,矢志不渝 。
志向虽有,但心中不淡定 。那年月正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下海淘金浪潮洪流滚滚,又有市场经济风暴狂风漫卷 。穷乡僻壤的穷酸教师,好歹也是知识分子,大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气派,哪能不响应号召不顺应时势的道理!终究不顾忌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想方设法逃离了三尺讲台,投身于改革开放之潮流 。
若干年后,重拾文学,已是事业有成,衣食无忧了 。那时,有人请教我:您怎么能静得下心来读书、写作呢?我告知:“淡薄明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见请教者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我又点拨道:“所谓淡泊,就是要以平淡、平和的心境停泊下来,从罪名逐利中停泊下来追随自己的远大的志向 。停泊之处当然也是要有所讲究的,一定要是风平浪静的港湾,要有所凭借、有所倚靠 。”“譬如停泊在丰衣足食之处,桃花盛开之境” 。请教者“哦”了一声,不知道是真懂了还是假明白 。我还沉溺在小说之中,也不分神多想 。
有一天,读书读到对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解释: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借用了这句话来教育后人,用来表达君子应有的操守 。成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省略了原句中无和非这两个否定词以后形成的 。再仔细琢磨《淮南子·主术训》是写谁的啊?“主术”人主、王侯,帝王之术!诸葛亮是在《戒子书》中引用来告诫他这个“丞相”的儿子——地地道道的公子、少爷呀!读者诸君想想:王侯将相、公子少爷还有什么不淡定、淡然而“泊”之的!我们这个时代的官二代、富二代有几个不淡定的?至于树大招风,树欲静而风不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是我也生在帝王将相之家,生在官宦富贵人家,我绝对不会下海淘金的,我想 。如此一想,又看看眼前自己的小康之家,我不淡泊,还有什么非分之想呢?非要说还有吧,那就是文学,但那是高雅的,至少无关权贵的!
当年,理解感悟得明白“淡泊明志”的深意,是因为我赢得了淡泊的环境 。如今,我的年幼的孩子似乎也很懂得淡泊,每次买玩具她都只要买一件就很满足了,估计时她心里明白:“只要我想要的,老爸下一次一定会给我买的!”最近一段时间,孩子时常吵着要用我的手机看变形玩具视频,有一次她跟我解释“这么多好玩的,你给我在手机上看看,我就不要再买了,这样不是很好吗!”才四岁多的孩子呢,看样子,小家伙大有买尽天下变形金刚之宏图大志!淡泊的日子,她的志向就在玩具 。
我查了词典:淡泊,指对名利的淡泊,也就是不追求名利;明,明确,表明;志,志向 。宁静,指心态安静平和,不被世事困扰;致,导致,使达到的意思;远,深远,高远 。这样的解析,与我的感悟在“泊”字上稍有出入,我认为“淡”是平淡、淡然的意思 。“泊”是停泊、停留、皈依的意识 。
对于“宁静致远”,我一直不得其解 。为什么说“非宁静无以致远”呢?想当年,要不是我心里不平静,毅然决然辞去教师之职,哪里会有后来的淡泊明志!一个心里惦念着功名富贵、惦念着远方和大海的山村教师,怎么会淡定平静地教书、育人,读书、写作呢!?至少,我恐怕是做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