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养生食谱大全( 五 )


冬天:天然咸的食物宜养肾
咸入肾,咸味具有养肾的功效 。但这里所说的咸并不是指多吃盐,而是多吃天然咸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海参、牡蛎等 。如果过量吃盐,不但起不到护肾的作用,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 。
贴心提示:黑桑椹5克,枸杞5克,泡水代茶饮,可益肾延年 。此外,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 。
4.推荐中医食疗养生方 。
早餐—一粥疗 粥,是东方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它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四季均可,老少咸宜,被历代养生家奉为养生、治病的良剂 。用粥治病的历史恐怕得追溯到东汉时期 。那时有位叫张仲景的长沙太守,颇通医理,他写了一本叫做《伤寒杂病论》的书 。在书中所列第一个方剂——桂枝汤的服法里,他记载服药后喝粥以增强疗效 。
古人称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历代有不少人真为它吟诗填词呢,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陆游,足见他们对粥的偏爱 。这里辑录一首粥疗歌,让它成为你应用粥疗的参谋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得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与粥炖;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燥,粥加猕猴桃;防治足气病,米糠煮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苡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夏今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欲得水肿消,赤豆煮粥好;鱼腥草煮粥,开胃又解毒;若欲补虚损,骨头与粥炖 。
早点——茯苓糕(饼) 人们都知道茯苓可配伍入药,很少知道茯苓还可单独服食 。宋代文学家苏氏兄弟就有服食茯苓的习惯.苏辙著有《服茯苓赋》,《东坡杂记》亦记载有服茯苓法 。以后历代沿用,流传至今 。为什么茯苓受到人们如此青睐呢?这是因为茯苓能健脾益气、补虚延年 。有人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研究,发现常用的补益药共六十四种,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药便是茯苓,占百分之七十八 。
其次是白术,占百分之六十九,再次是当归,占百分之六十二 。说明古代医家的确将它作为延年益寿药使用 。茯苓的服食方法很多,应用范围亦较宽 。除煎汤饮用外,还可制成食品服用,如茯苓粉、茯苓粥、茯苓糕、茯苓酒等;《红楼梦》里贾府的人还将茯苓制成霜,当作美容剂使用 。茯苓糕(饼)作为人们的早点早在清朝就已盛行 。
据史料记载:清朝北京城里做出的茯苓饼白可凌雪,薄如棉纸,中夹蜜饯,松果仁,甘香可口,富于营养,成为北京的名特产,是人们馈赠老年亲友的佳品 。
选七成上等粳米、二成白糯米,再加二、三成茯苓、芡实、莲肉、山药等粉末,拌匀蒸熟即成 。苏东坡还是做茯苓饼的能手呢 。人们只知道他的“东坡鱼”色味俱备,却不知道他的“东坡饼”也香甜可口 。他介绍的具体做法是:
“以九蒸胡麻(即芝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 。” 要是你有雅兴,可以边吃茯苓糕(饼),边欣赏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写的赞美茯苓的词——《鹧鸪天》,从中获得人们喜食茯苓的奥秘 。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称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灯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破醒魂,与君更把长生碗,略为清歌驻白云 。
午餐——琳琅满目的药膳食品 稍加留意你便会发现:厨房里的胡椒、花椒、肉桂、山萘、八角等调味品大都是中医治病的良药,就连东汉医家张仲景最常使用的桂枝汤这个方剂也是食疗方,里面的桂、姜、枣等都可食用,难怪有人推测该方出自古代烹调专书《汤液经》 。张仲景的其他方剂,如治疗少阳咽痛的猪肤汤和治疗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也都是典型的食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