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打呼噜的穴位

1.中华医药扎针扎至阳和哪个穴位治打呼噜

防止打呼噜的穴位

文章插图
打呼噜是咽喉部的上颚肥大,引起气流受阻所致,需在手腕大陵穴,点按和按摩,需要长期坚持,能取一定的效果 。可以自己做 。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打呼的穴位有迎香、曲池、合谷、足三里、上星、印堂等穴位 。
迎香穴属於手阳明大肠经,位在鼻孔旁五分,在鼻唇沟上,左右各一,因为肺开窍於鼻,左右迎香如同门神一样,负责掌控呼吸道的机能,治疗一切肺部的疾病,例如鼻塞、鼻子过敏、流鼻水、鼻涕倒流及打呼等病症 。曲池也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在肘关节骨边,当屈肘时出现肘横纹,沿著横纹往外头寻找,会发现有一个凹陷中,就是曲池穴,可以利用泻肺热的效果,让呼吸的气息顺畅,打呼就会减轻 。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位在手掌背侧的虎口处,古云:「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只要是头面部的任何病症,都可用此穴来改善 。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在小腿前外侧,膝关节下三寸,胫骨外廉肌肉(前胫肌),两筋分肉间,因为打呼的人多半随著肠胃机能的不足,且肠胃与肺部又有相生的关系 。
上星穴与印堂穴都是督脉的穴位,上星在头正中线上,由前发际往上推找一寸左右,可感觉一个小凹处,常用来治疗流鼻血、鼻塞、鼻涕、打呼等病症 。印堂刚好位在两眉头之间,可助督脉的气机通畅而过鼻子,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鼻塞打呼的问题 。
若将上述六个穴位一起使用,将可较有效率的改善打呼的现象 。
薰脐也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式,适合脾胃弱导致的打呼,并伴有消化不良、手脚冰冷、容易腹泻、虚胖气弱等症状 。使用时先让病患平躺,肚脐四周适当清洁,在肚脐上放上姜片、蒜片或盐巴,然后再用艾条薰之,二到三天做一次,每次二十至三十分钟 。由於薰脐容易烫伤,且属医疗行为,所以必须由合格的医疗人员操作,以免发生危险 。
2.怎么 防止睡觉打呼噜
睡觉打鼾?
人们常把打鼾形容为“雷公”,因为打鼾者只顾自己“放声高歌”,而使其周围的人深受其害,无法进入梦乡 。鼾症在医学上是近期才被认识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分为单纯性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 。单纯性鼾症指睡眠后发出的鼾声大于60分贝,影响同室人睡眠,不引起频繁的翻身,不出现憋气现象 。阻寒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除鼾声大于60分贝外,同时有憋气症状,睡眠时发生呼吸停顿现象,停顿时间一次可长达十多秒钟,一小时可发生5~10次,一夜可出现数十次,同时因呼吸困难而憋醒及频繁翻身 。
研究表明,打鼾与睡眠的姿势、体型、鼻、咽、喉等部位的构造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均有关系 。例如,甲状腺功能不足、扁桃体肥大、舌根及会厌部囊肿的人可以引起打鼾,而肥胖、颈短粗、小下颌的病人更易打鼾 。仰卧而眠者,吸气时舌根上抬,使悬壅垂(俗称小舌头)与舌根相贴,阻碍了气流的顺利通过,引起软腭下缘和小舌急速震颤,就发现烦人的响鼾;当气流迅速冲出时,也容易形成鼾声 。
但也有一些人,咽腔并不狭窄,却是因为疲劳过度,饮酒过量,或者随着年龄增大,咽部张力减低,小舌头和软腭松弛,睡觉时也会发出很响的打呼噜声 。这种情况可以不必手术,只要注意劳逸适度,少用烟酒,增加锻炼,以加强肌张力 。
防治打鼾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枕头高度要适中,不要太高,否则使咽喉与气管形成的角度不利于通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