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端午节教案吧 。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 。
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
活动目标
【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反思】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 画画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
五月五,过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赛龙舟,喜洋洋 。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 。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 。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 。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 。
(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 。把它插在门上 。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
(2)制作龙舟 。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 。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 。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 。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
:五月五,过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赛龙舟,喜洋洋 。